出城一里已村寺,况有山翠堕马前。
殿阁连空半烟雾,清凉何处是西天。
出城一里已村寺,况有山翠堕马前。
殿阁连空半烟雾,清凉何处是西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城后所见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向往。首句“出城一里已村寺,况有山翠堕马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乡村与寺庙交织的画面,远处的山色如翠绿的宝石般坠落于马前,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丰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接着,“殿阁连空半烟雾”一句,将视线引向了更远的景致——连绵的殿阁仿佛与天空相连,被一层薄雾笼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通过“烟雾”这一元素,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朦胧美,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一句“清凉何处是西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之地的追寻与向往。这里的“西天”并非实指西方的天空,而是象征着心灵的归宿或理想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逃避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杨花飞去泪沾臆,扬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不恨飞士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
不抱杨花凤窠里,却爱含情多结子。
愿得有力知春风,杨花朝去暮复离。
武夷九曲。甚乐响云韶,旆走星纛。
更捧琼浆九酝,蟠桃初熟。
元来崧岳生申旦,会群仙、献长生箓。
岁寒堂上,冰壶影里,长跨青鹿。记往日、堤沙旧筑。
有书龠金腾,勋写歌鹄。更化和朝,半是世臣乔木。
明年瑞庆才经月,侍重瞳、应奉卮玉。
此时奋建联班,却将万年齐祝。
山驿萧疏,水亭清楚,仙姿太幽。
望一枝颖脱,寒流林外,为传春信,风定香浮。
断送光阴,还同昨夜,叶落从知天下秋。
凭阑处,对冰肌玉骨,姑射来游。无端品笛悠悠。
似怨感长门人泪流。
奈微酸已寄,青青杪,助当年太液,调鼎和馐。
樵岭渔桥,依稀精彩,又何藉纷纷俗士求。
孤标在,想繁红闹紫,应与包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