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翁所传法,皎与日星俱。
举世沦燕说,看公走郑巫。
至音常想像,戆腹谩模苏。
安得空桑曲,相从奏坐隅。
涪翁所传法,皎与日星俱。
举世沦燕说,看公走郑巫。
至音常想像,戆腹谩模苏。
安得空桑曲,相从奏坐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对友人原伯的回赠之作,通过诗中的“涪翁所传法”和“空桑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中提到的“涪翁所传法”,可能是指某种技艺或理论的传承,而“皎与日星俱”则表达了这种法度的光明和永恒,如同日月星辰一样照亮人心。
“举世沦燕说,看公走郑巫”两句,诗人似乎在批评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轻浮言论和迷信活动,而“看公走郑巫”中的“公”指的就是原伯,表明诗人对原伯的敬重和期待,希望他能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
“至音常想像,戆腹谩模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高雅音乐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模仿他人、缺乏原创性的行为表示了不屑。这里的“戆腹”可能指的是那些模仿者,而“模苏”则是对模仿行为的讽刺。
最后,“安得空桑曲,相从奏坐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演奏古琴(空桑曲)的愿望,以音乐作为沟通的桥梁,共享精神的愉悦。整首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江头五雁飞,饮啄共欢悦。
忽惊一雁丧,哀鸣声哽咽。
忆余出门初,诸兄相饯别。
四兄勤致词,此时官难拙。
乙亥阳生月,书报同枝折。
病眼恐错误,审视一痛绝。
我别到天涯,尚有归时节。
兄别到幽冥,此生无还辙。
千秋万岁不可逢,长枕大被思空切。
子未婚,女未嫁,弟未归来,兄胡为乎随泡影以先灭。
大兄三兄幸无恙,兄年五十顿永诀。
弟亦早觉形神衰,客邸顾影伤疲苶。
篝灯呵笔恨绵绵,一字一泪一点血。
四五人家,临水背山,荒草犹剩。
斜阳多少颓垣,缭著沙墟芜井。
炊烟几缕,恰带断叶零鸦,随风作弄空中暝。
沽店已无帘,况墙头红杏。还省。
东邻田舍,西泊渔庄,北湾樵艇。
兵火遭残,散处何方谁定。
霜更月晓,尚有犬独鸡单,萧寒点缀柴门景。
奈杜老归来,正儿饥妻病。
萧娘琐阁、有云廊十二,碧桃春莹。
记研螺、倩画湘眉,傍温峤妆台,贴肩花并。
掠海罡风,蓦飘断、女床鸾信。
问玉箫再世,情天灵姥,慰愁堪准。漫招穗堂梦影。
只愁潘独坐,背灯看鬓。
甚双头、约指玲珑,自抛了尘奁,旧香都冷。
拂砚填词,苦愁味、还谁能领。
尽宵来、金井风梧,枕函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