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芙蕖翰墨香,百年故物藉珍藏。
换鹅人去遗书在,瘗鹤铭存旧迹亡。
承露尚堪毛颖饮,含污不怪客卿狂。
皂囊疏草常咨尔,未敢淹留在玉堂。
一叶芙蕖翰墨香,百年故物藉珍藏。
换鹅人去遗书在,瘗鹤铭存旧迹亡。
承露尚堪毛颖饮,含污不怪客卿狂。
皂囊疏草常咨尔,未敢淹留在玉堂。
此诗《观史黄门莲叶砚有感(其二)》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一件古物——莲叶砚,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一叶芙蕖翰墨香,百年故物藉珍藏”,以“芙蕖”比喻莲叶砚,暗示其如同荷花般高洁,承载着文人墨客的翰墨之香,历经百年仍被珍藏,象征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颔联“换鹅人去遗书在,瘗鹤铭存旧迹亡”,借用了“换鹅”和“瘗鹤铭”的典故,表达了物主虽已离去,但留下的书籍与遗迹却依然存在,寓意着知识与精神的永恒。
颈联“承露尚堪毛颖饮,含污不怪客卿狂”,进一步深化主题,以“承露”与“毛颖”(即毛笔)的意象,强调了莲叶砚虽能承受露水滋养毛笔,却不因外界的污浊而改变其本性,暗喻了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尾联“皂囊疏草常咨尔,未敢淹留在玉堂”,以“皂囊”(黑色的袋子)和“疏草”(稀疏的草木)为喻,表达了对莲叶砚的尊敬与不舍,同时流露出诗人不愿被束缚于官场的志趣,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件古物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个人品格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精气尚俨然,孰谓今已亡。
远书每难凭,所往何其荒!
胡然数行字,一一报我详。
详言已非误,举室皆皇皇。
平时知去远,音容忽复忘。
既念殒尔生,时时在我旁。
遂使平生事,推想及毫芒。
文战虽未胜,诗句已成章。
不才尚足悲,况为群从良。
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
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
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
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
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
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
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
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
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
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
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
或言佛涅槃,娑罗双树间。
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
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
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
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
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
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
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
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
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
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
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
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锡兰岛卧佛·其二》【清·黄遵宪】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或言佛涅槃,娑罗双树间。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x2eJW.html
净慈香,灵隐愿,瘦骨不胜把。
梅蕊消寒,看到药栏卸。
可怜娥月西颓,清光就缺,又紫玉、烟痕惊花。
病深也。那更窈窕萦怀,琼瑰渍罗帕。
几日相迎,双影素鸾跨。
竟床长簟凄凉,孤眠剩我,反输尔、夜台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