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亲与孥,尔亦有妻子。
八口防饥寒,一身系生死。
万无他可期,有天作凭恃。
暗疾交百骸,尔我实唇齿。
尚容见亲切,何妨贵糠秕?
养澹守所蛰,自存不亡理。
和风从远来,柳阴荡芊靡。
萧然披我心,犹未堕濛汜。
且竭壶中浆,眷此藓堂晷。
门外骄牛儿,乌能辨悲喜?
我有亲与孥,尔亦有妻子。
八口防饥寒,一身系生死。
万无他可期,有天作凭恃。
暗疾交百骸,尔我实唇齿。
尚容见亲切,何妨贵糠秕?
养澹守所蛰,自存不亡理。
和风从远来,柳阴荡芊靡。
萧然披我心,犹未堕濛汜。
且竭壶中浆,眷此藓堂晷。
门外骄牛儿,乌能辨悲喜?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写给妹婿袁久堂的三章之一,名为《感示妹婿袁久堂三章(其三)》。全诗以亲情为线索,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关怀。
诗中首先点明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我有亲与孥,尔亦有妻子。”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成员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八口防饥寒,一身系生死。”这句形象地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相连,一人之安危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存状态。
“万无他可期,有天作凭恃。”表明在困难面前,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寄希望于上天的保佑。接下来,“暗疾交百骸,尔我实唇齿。”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如同唇齿相依,共同抵御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尚容见亲切,何妨贵糠秕?”表达了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亲情的温暖也足以支撑人心。“养澹守所蛰,自存不亡理。”则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坚守本分的生活态度的推崇。
“和风从远来,柳阴荡芊靡。”描绘了一幅春日和风轻拂、柳树轻摇的画面,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萧然披我心,犹未堕濛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且竭壶中浆,眷此藓堂晷。”意味着在暂时的宁静中,诗人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门外骄牛儿,乌能辨悲喜?”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上那些只关注表面现象、无法理解人间真情的讽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非德不尊,非道不明。爰取斯义,以名吾亭。
亭在山巅,气象巍然。山从何来,蜿蜿蜒蜒。
我坐亭上,极目一望。群峰毕朝,尊无与抗。
我抚亭下,万状难写。一一分明,入我盏斝。
有时携筇,偕二三朋。莫知我心,独抚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