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其一》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

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

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

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

(0)
注释
乱山:形容山峦众多且杂乱。
滴翠:像绿色的液体滴落,形容山色翠绿。
衣裘重:厚重的衣服。
饱食:吃得饱饱的。
溪笋瘦:瘦小的溪边竹笋。
野芎苗:野生的芎草。
愁县令:担心被县令知道。
渔人争渡:渔人们争相过桥。
醴泉山下路:比喻风景优美的道路。
桑枝刺眼:形容桑树茂盛,枝叶繁密。
麦齐腰:麦子长势良好,已到腰部高度。
翻译
山峦叠翠,衣裳沉重如披翠绿,窗外双涧流水声空谷回荡。
即使溪边竹笋瘦小,我也吃得心满意足,穿过树林寻找野生芎苗悠闲漫步。
我担心县令知道我来寺庙游玩,但欣慰渔人们争相过桥,增添了热闹气氛。
眼前的景象就像醴泉山下的道路,桑树枝繁叶茂,麦子已高过腰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风光图。"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两句,通过对山色和溪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诗人用“滴翠”形容树木浓郁的绿色,用“衣裘重”比喻层峦叠嶂的山势,用“双涧响空窗户摇”描绘溪水声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饱食不嫌溪笋瘦"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奢侈的生活,只要能在山中找到简单的食物,就感到满足。"穿林闲觅野芎苗"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的每一部分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态。

"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担忧与喜悦。虽然诗人担心外界的干预(“县令知游寺”),但同时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渔人争渡桥)中找到乐趣。

最后,“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两句,则是对前行道路的一种形容。"正似醴泉山下路"可能是在比喻一种曲折而幽深的路径,而"桑枝刺眼麦齐腰"则给人以一种错综复杂、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情,以及在山野间寻找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松洲歌

主人家世执金吾,不数汉时马子都。

朝从卤簿甘泉驾,夕奉期门骑卫呼。

洲居岂是列戟处,松尘非供折腰具。

受爵幸免大夫封,论功欲倚将军树。

兴在青丘岩谷间,高堂倏见徂徕山。

扫花食实自堪老,耸壑昂霄谁可攀。

紫雾濛濛团盖滴,翠涛瑟瑟长空激。

龙干旁飘金阙门,虬枝低拂沧池石。

遥思海上凤麟洲,羽驾招摇玉树秋。

何时君挟偓佺去,我识金门万户侯。

问君冠剑奉朝请,何似天风洒吾顶。

好将忠荩答升平,人间亦有陶弘景。

(0)

洲上四首·其一

灌畦稍能种药,临水亦可弹琴。

汉阴何有机事,坛下只送挐音。

(0)

雨后海珠登眺·其二

北望迟回白玉京,束书孤剑赴江城。

暮云芳树浑无极,秋水蒹葭空复清。

绿野未须频缱绻,东山犹自策勋名。

诸公衮衮为元辅,礼乐无劳鲁两生。

(0)

送伦穗石之留都

承蒙簪组孚全越,润国才华动两京。

已见伯夷能典礼,更闻张载善论兵。

龙关虎壁曲来重,紫禁沧洲自不并。

别酒又勤文社会,坐深孤月落江城。

(0)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其四

仙茗分来御碗携,内庖珍馔共甘肥。

缥囊彩扇连翩至,仰见皇心欲解衣。

(0)

述兴二首·其二

彤霞肆瑶空,片绮照晨户。

忆昔楚农谈,惟此兆恒雨。

吾乡春夏交,澧沛日四五。

楚粤风固悬,云物宜异数。

腐儒屋数椽,丛莽似幽坞。

芜田仅卒岁,水冷苗易窳。

纵微路馑忧,岂不虞啸聚。

楼橹遍海壖,少壮逞跋扈。

杀人目不瞬,生理恃屠掳。

脩明且为梗,况值阻饥苦。

前占幸勿符,野老庶安堵。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