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四》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四》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铜柱铭奇烈,方方事挽刍。

催科书上考,嫠媪泣中途。

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

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对沈石友七虞诗的和作之一,名为《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首句“铜柱铭奇烈”,以“铜柱”象征历史的见证,暗示过去曾有过辉煌与壮烈的事迹,但紧接着的“方方事挽刍”则描绘了当前社会的凋敝景象,形象地比喻为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生活艰辛。

“催科书上考,嫠媪泣中途。”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苦难。催科,即催缴赋税,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苛刻剥削。嫠媪,寡妇的别称,这里指代的是社会底层的弱者。诗人通过寡妇在途中哭泣的情景,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对基本生活需求的匮乏。人们希望财富如同谷粒一样丰富,却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满足,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严重性。

“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最后两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败的官僚。舟车载宝,形容官员们贪污腐败,大量财富被他们私藏。而“弊吏贵藏污”则直接点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表达了诗人对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批判态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题沃洲吕侍御画四首·其二春江垂钓

春渚垂纶日出馀,落花流水溅衣裾。

吕公既入非熊兆,犹向沧江忆钓鱼。

(0)

和刘春冈侍御怡椿轩

绮榭长荣玉树春,光辉奕世自怡神。

朝攀濯露枝偏旧,夕对流云叶并新。

天上袭香薰委佩,日中重采映垂绅。

北堂南殿恩俱切,莫遣挥毫赋咏频。

(0)

悼友父

白首朱门客,言从地下游。

平生醉罗绮,今夕卧松楸。

月照泉台夜,风生陇岸秋。

一嗟流水恨,千载共悠悠。

(0)

送张瓯江符卿

张公子,佩玉环,意气凌云体自閒。

玉环连蜷若明月,盈盈三五无亏缺。

衣边结响胜鸣珰,剑里回容轻佩玦。

半面初辞钩弋宫,全身正奉咸阳阙。

婉婉规中度,悠悠象外悬。

玉以铭文德,环以喻周旋。

丈夫缨组横九州,心似明珠烂不收。

璇玑斗宿光常满,钟鼎江河意欲流。

九蓬辽叟乘风转,韦约西门绕指柔。

非是驰情怀尺璧,直因托意在千秋。

(0)

浣溪纱

磬折春波吹婢鱼,粉塘烟竹迥萧疏。

此中堪注水经无。

兰语脆疑莺谷近,柳情慵觉燕帘孤。

晚风休减玉肌肤。

(0)

清平乐

风梭织雨,萍叶篱根聚。

水满兰桡应断渡,昨夜梦魂来去。

春衫起样休宽,偷描一一轻鸾。

将息酿花天气,凭他料理馀寒。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