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漠漠锁妆楼。嫩寒浅雨初收。
东风无力柳丝柔。啼鸟含愁。
引起深闺幽思,无端恨压眉头。华须偷卜问归舟。
双泪盈眸。
淡烟漠漠锁妆楼。嫩寒浅雨初收。
东风无力柳丝柔。啼鸟含愁。
引起深闺幽思,无端恨压眉头。华须偷卜问归舟。
双泪盈眸。
这首《画堂春·清明即事》由清代女诗人蒋纫兰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一位女子在室内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淡烟漠漠锁妆楼”,开篇以淡烟笼罩妆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静的氛围,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思绪如烟雾般缭绕,难以散去。“嫩寒浅雨初收”,描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特点——初晴后略带寒意的空气和细雨初歇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
“东风无力柳丝柔”,东风轻拂,柳枝随风轻轻摇曳,却因无力而显得柔弱无力,仿佛是女子内心情感的写照,暗示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啼鸟含愁”一句,通过鸟儿的啼鸣声,进一步渲染了哀愁的氛围,仿佛鸟儿也在为女子的孤独和思念而哀鸣。
“引起深闺幽思,无端恨压眉头。”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她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无法自拔,愁绪如同重压一般,让她眉头紧锁。最后,“华须偷卜问归舟,双泪盈眸。”女子试图通过占卜来预测亲人的归期,但最终只能以泪水回应心中的期盼与失落,形象地展现了她对亲人归来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与女子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哀愁与思念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女性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君身仙骨知何似,飘飘欲凌沧溟。
半岭松声,九天咳唾,吹下步虚清冷。鹤楼露警。
正花下泠泠,七弦不定。
唱入寒空,青山淡淡暮烟暝。
一生携几两屐,林泉无不好,苍翠横径。
彩笔春多,锦囊得远,凉院露萤低映。十年画省。
算闲了溪山,睡乡诗境。澹月疏帘,一丝丝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