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茅屋栖城曲,门巷萧萧坠檐绿。
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
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
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
数椽茅屋栖城曲,门巷萧萧坠檐绿。
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
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
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
这首清代杨彝珍的《过李氏东园》描绘了一幅静谧与繁华对比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数椽茅屋栖城曲",以简朴的茅屋隐于城郊,暗示了主人的低调和田园生活的宁静。"门巷萧萧坠檐绿",通过落叶的声音和绿色的滴落,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进一步描绘了主人的生活状态,厨房许久未生火,显示出主人可能的清贫或深居简出,但偶尔传来的吟诵声又透露出其文雅的志趣,竹林中的声音更显其隐逸之境。
"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则转而描绘南边邻居的豪华生活,与茅屋形成鲜明对比,热闹非凡。然而,"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随着秋风的吹拂,繁华与喧嚣被隔绝,夜晚的寂静中,连乌鸦的啼叫都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孤独与落寞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欣赏以及对繁华背后的寂寥的思考。
君不见三峡滟滪瞿塘堆,盘涡日夜轰春雷。
又不见洞庭周遭六百里,日月出入其湾隈。
人间伟观有如此,欲往莫到空低回。
如何湖光几席上,万顷镜净无纤埃。
桃花雨馀春涨急,盎盎正作蒲萄醅。
菰蒲远映水一碧,五月菱熟芙蕖开。
冰轮宵向座隅涌,四座林影参差来。
天寒潮落洲渚出,健步更宜寻野梅。
吴郎一生短檠下,裹以章服羞自媒。
家山故有丘壑在,松竹多是儿时栽。
中年有得云水趣,深入鸥鸟无惊猜。
坐令浮念扫除尽,方寸淡泊寒如灰。
浩歌时从鼓枻去,高卧不怕当关催。
鉴湖贺老即君是,定与谪仙长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