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东畔驻三乘,祝发从师记昔曾。
频着袈裟迎上客,自分斋饭与游僧。
谈经几夜窗飞雨,削杖先年手种藤。
因笑马鸣身巳老,欲凭弟子为传灯。
化城东畔驻三乘,祝发从师记昔曾。
频着袈裟迎上客,自分斋饭与游僧。
谈经几夜窗飞雨,削杖先年手种藤。
因笑马鸣身巳老,欲凭弟子为传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僧人与来访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首联“化城东畔驻三乘,祝发从师记昔曾”点明了地点与僧人的身份,暗示其修行之路的起点与过往的经历。颔联“频着袈裟迎上客,自分斋饭与游僧”展现了僧人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精神,以及他对佛法传播的贡献。颈联“谈经几夜窗飞雨,削杖先年手种藤”通过夜晚谈经与亲手种植的藤蔓,形象地表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与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他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丰富。尾联“因笑马鸣身巳老,欲凭弟子为传灯”以马鸣(古代高僧)自比,表达了虽已年老,仍心系佛法传承的决心,希望借助弟子的力量继续弘扬佛法,充满了对后辈的期许与对佛法不灭的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僧人个人的修行历程,也传递出佛法精神的永恒价值。
风水荆门阔,文章蜀地豪。
眼青宾礼重,眉白众情高。
思勇曾吞笔,投虚惯用刀。
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
南郡传纱帐,东方让锦袍。
旋吟新乐府,便续古离骚。
雪岸犹封草,春江欲满槽。
饯筵君置醴,随俗我餔糟。
莫叹巴三峡,休惊鬓二毛。
流年等头过,人世各劳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