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三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三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回岭悬藤稍倦攀,税鞍中路得禅关。

百年清净山中债,半日浮生竹院閒。

小雨磬声延午梦,方池云影淡秋颜。

此行别有堪誇事,得与高僧共往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西山时的一段小憩经历,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回岭悬藤稍倦攀”,生动地展现了攀登山路时的疲惫感,藤蔓悬空,步步为营,形象地描绘出登山的艰辛。接着,“税鞍中路得禅关”一句,转而描述了在半途找到一处禅院的惊喜,仿佛在忙碌的旅途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百年清净山中债,半日浮生竹院閒”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巧妙结合,百年与半日的对比,山中的清净与竹院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山中之债,或许是指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而半日的闲暇,则是心灵得以释放的片刻。

“小雨磬声延午梦,方池云影淡秋颜”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云影淡薄的画面,小雨与磬声交织,延长了午后的梦境,方池中的云影则映照着淡淡的秋色,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此行别有堪誇事,得与高僧共往还”点明了这次旅行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在于与高僧的相遇与交流,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使得旅途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过程,以及与高僧相遇所引发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牡丹五首·其一

乱絮繁华春更烟,一枝袅袅独风前。

玉园忽漫无颜色,徐步看君却自怜。

(0)

诸将八首·其二

诸将才猷岂尽奇,大都力战各乘时。

黄毛近怕庄游击,黑面休誇李太师。

(0)

望上清山三首·其二

碧山新起赤霞宫,玉带真人晓御风。

金检奏回天一笑,九霄来往鹤如虹。

(0)

寄别陶生

青云峰下紫云生,中有花树春鸟鸣。

听鸟看云一杯酒,黄尘回首万家城。

(0)

送人入蜀

锦江风高生夕波,芦荻萧萧秋雁多。

问尔乡关何处是,巴人时唱下渝歌。

(0)

正德元年郊祀歌十首·其十

金舆还内放人看,万户千门震地欢。

绣扇徐开龙虎气,君身不动泰山安。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