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曲梧桐夜,何年苜蓿盘。
敬夫前辈重,好客妇人难。
十月明朝尽,孤坟落日寒。
鹿门催作黍,此意竟长叹。
哀曲梧桐夜,何年苜蓿盘。
敬夫前辈重,好客妇人难。
十月明朝尽,孤坟落日寒。
鹿门催作黍,此意竟长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为陈子白的母亲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思和对陈家前辈及妇人的敬重。诗中以"哀曲梧桐夜"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夜晚氛围,梧桐哀曲象征着亡者的离世和诗人内心的悲痛。"何年苜蓿盘"则暗示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昔日的欢乐时光已经不再。
"敬夫前辈重,好客妇人难"两句,是对陈母的美德赞扬,她不仅重视家族的荣誉,对待客人也热情周到,这种品质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月明朝尽,孤坟落日寒"描绘了季节更迭,明日在即,而墓地却显得格外冷寂,夕阳斜照,更添凄凉。
最后两句"鹿门催作黍,此意竟长叹",鹿门暗指隐居之地,诗人想象着陈母的灵魂或许在呼唤家人归来,种下黍米,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之情。诗人对此情景发出长长的叹息,流露出无尽的哀悼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对陈母的回忆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逝者高尚品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