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看山倦,招提远近探。
偶寻黄叶路,忽到白云庵。
拄杖倚寒石,临风对春岚。
铺床置羹饭,竟夕老僧谈。
不觉看山倦,招提远近探。
偶寻黄叶路,忽到白云庵。
拄杖倚寒石,临风对春岚。
铺床置羹饭,竟夕老僧谈。
这首清代诗人马国志的《宿白云庵》描绘了作者在游历中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禅寺生活的体验。首句“不觉看山倦”,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山水之间的忘我之态,不知不觉间已感到疲倦。接着,“招提远近探”写出了他主动寻找禅寺,探索其深邃意境。
“偶寻黄叶路,忽到白云庵”两句,通过“偶”和“忽”字,展现出探寻过程中的意外与惊喜,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禅境的向往。行走在落叶铺就的小径上,忽然眼前出现了白云缭绕的庵堂,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拄杖倚寒石,临风对春岚”描绘了诗人倚杖而立,静观山岚变换的场景,寒石与春风形成对比,表现出季节的转换和心境的宁静。最后两句“铺床置羹饭,竟夕老僧谈”,则展现了诗人与老僧共度夜晚,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泊而和谐的人间烟火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行访庵、静思禅意的生活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深热爱。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
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
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
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
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
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
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