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根依静砌,萧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结根依静砌,萧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画面,以竹为主题,寄寓了诗人对聪上人禅房的赞美与向往。首句“结根依静砌”,写出了竹子扎根于安静的台阶旁,展现出其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次句“萧洒映禅房”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影在禅房中摇曳生姿,增添了禅意氛围。
“高节欺群木”赞扬了竹子的高尚气节,比其他树木更为出众,暗喻了主人的品性高洁。接着,“青阴过短墙”描述了竹林的翠绿阴影越过矮墙,延伸至远方,显得深远而宁静。
“夜声喧梦枕”通过写竹叶在夜晚沙沙作响,仿佛在耳边低语,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竹子在诗人梦境中的存在。而“秋露滴琴床”则以露珠滴落琴弦,寓言了自然的韵律与禅修生活的和谐。
最后两句“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表达了诗人对禅房竹景的遥想和欣赏,每当想到这些,他的思绪便更加丰富,直到夕阳西下,他仍沉浸在对这份宁静与禅意的沉思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又寄托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穷冬霜露下,谷风转凄其。
以今四运周,感兹百卉腓。
披榛归北圃,墟里故依依。
桑竹馀朽株,台榭有遗基。
野老相与至,嘲谐谈昔时。
谈罢辄引觞,陶然无所思。
纷纭世中事,寒暑相盛衰。
此理苟不胜,役役徒尔为。
既以适吾愿,何能忽去兹。
名花初发爱轻阴,翠袖红妆渐满林。
步入锦帷香径小,醉扶银烛画堂深。
妖饶喜识春风面,零落愁关夜雨心。
多幸凤皇池上客,为抽劳思写清吟。
河间王郎后王粲,文采风流发奇干。
十年挟策胄子学,博士先生此邻县。
登楼作赋少追骚,六代同风扫糜烂。
孰知王郎气骨高,声处箴官执□弹。
大朝陈署统乌府,三语从容五行雁。
案头可但抱成书,簪笔□□曾坐旦。
浙河以西风纪难,官寺狼残民久散。
定应敷奏一鸣汤,未数威棱三斗炭。
且令风裁徒事幕,三尺持平金石贯。
喜见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汉。
南端文法重检详,架阁名官资主辩。
皂囊白简不敢咨,如守遗珠剑空盼。
九重关内急群言,天子英明在东观。
寄语西来王子渊,早颂贤臣职台谏。
谏章前一及东南,且为盐租发长叹。
《送王知事迁台架阁》【元·杨维桢】河间王郎后王粲,文采风流发奇干。十年挟策胄子学,博士先生此邻县。登楼作赋少追骚,六代同风扫糜烂。孰知王郎气骨高,声处箴官执□弹。大朝陈署统乌府,三语从容五行雁。案头可但抱成书,簪笔□□曾坐旦。浙河以西风纪难,官寺狼残民久散。定应敷奏一鸣汤,未数威棱三斗炭。且令风裁徒事幕,三尺持平金石贯。喜见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汉。南端文法重检详,架阁名官资主辩。皂囊白简不敢咨,如守遗珠剑空盼。九重关内急群言,天子英明在东观。寄语西来王子渊,早颂贤臣职台谏。谏章前一及东南,且为盐租发长叹。
https://shici.929r.com/shici/RDeqfdDI.html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岐。
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
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
去时虿发青,归来面眉黧。
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
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
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
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
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