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全文
唐 / 刘慎虚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0)
注释
木叶:落叶。
纷纷:众多的样子。
东南日烟霜:东南方的朦胧景象。
晚暮:傍晚。
天海:天空与海洋。
空青苍:空旷而蔚蓝。
暝色:夜色。
秋声:秋天的声音。
何长:多么悠长。
孤舟:孤独的小船。
微月:微弱的月光。
越乡:他乡。
寒笛:冷冽的笛声。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襄阳:古代地名,今湖北襄阳。
咏思:吟咏思索。
劳:劳累。
江汉:长江和汉水。
翻译
落叶纷纷飘落,东南方的天空弥漫着烟雾和霜气。
傍晚时分,山林与天海相接,一片苍茫的景色。
夜色渐深,秋意更浓,秋声似乎无尽。
我独自在一艘小舟上,面对着微弱的月光,身处异乡。
寒冷的笛声在江边回荡,想起远方的友人,在襄阳。
今晚的思绪格外沉重,遥望着江汉两地的遥远相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江景图,画面上木叶纷飞,东南方向的阳光被薄霜覆盖,林山在晚霞中显得格外迷离。天空和海洋相接处呈现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青苍色彩。这是一种秋意浓厚的景象,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两句,更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暝色,即傍晚时分的颜色,意味着夜幕即将降临,而秋声则包括了落叶、风声等,这些声音在深秋之夜显得尤为悠长。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独自一人乘坐孤舟,在微弱的月光下继续航行,心中怀念故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听闻远方传来的寒冷笛声,联想到了远在襄阳的旧友。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凄楚思绪和劳碌的心情,以及对遥远江汉的眺望。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怀念故土的情怀。

作者介绍

刘慎虚
朝代:唐

刘慎虚,亦作昚虚,字挺卿,号易轩。生卒年不详。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唐诗汇评)或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流落不偶。早年逝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猜你喜欢

定风波.周鸥塘种水图

绕横塘,一带苍奁,汀花远接岸草。

抱耒空山,披蓑断垄,怎比烟波好。藕芽肥,芡盘小。

并种乌菱万丝袅。深窈。付粉鸥管领,有谁寻到。

西风短棹。采秋鲜,独自归残照。

向桥根维缆,欢迎稚子,月上柴门俏。

紫荷裳,白藤帽。吹笛苔矶按江调。应笑。

车声马影,人间昏晓。

(0)

钓船笛·其七效朱希真渔父词

红鲤换香粳,炊饭拾些寒叶。

校?更添芦絮,禦冻云飘雪。

料无徵税到渔竿,身外只明月。

不识藕心鹅眼,是人间何物。

(0)

临江仙·其二寄题施湖西愚楼

昔日愚公曾有谷,竹楼更起洪州。

宦游人尽恋风流。携琴千日酒,种秫百花洲。

楼外萧滩楼上月,开帘几对闲鸥。

登斯楼也乱云浮。有山官舍里,巢许亦淹留。

(0)

立秋日得罗仙问

青鸟殷勤下碧城,蓝桥重许见云英。

书随梧叶先秋至,人比荷花隔水迎。

百恨尽抛云外释,双眸豫喜月边明。

却愁好事临期阻,抱柱依然作尾生。

(0)

从张椒卿问沈四消息

明知相见原无谓,消息寻来都甚真。

漫向谢三呼四字,只将苏小问乡亲。

桃花那记春前度,萍叶原为絮后身。

别有关心忘不得,莫猜渠是意中人。

(0)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其一

剪锦为帆桂作桡,渡江桃叶自吹箫。

侬家丁字沽边住,生小垂杨斗细腰。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