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皂口舟为巨石顶碎赖前舟回救得脱诗以纪厄》
《过皂口舟为巨石顶碎赖前舟回救得脱诗以纪厄》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

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

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

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

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

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

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

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

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

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

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

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

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

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皂口时,遭遇巨石顶破船只的危险情景,以及在危急时刻得到前船救援的解脱。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面对自然力量时的人类脆弱与勇敢。

首句“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描绘了水流的复杂与层次感,暗示了旅程的艰难。接着,“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进一步渲染了暴雨后河水暴涨、石头隐匿于水下的景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

“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描述了船只在湍急水流中的挣扎,形象地表现了船只与水流之间的激烈对抗。“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壮观景象的敬畏与欣赏。

接下来,“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描绘了船只被巨浪冲击,仿佛要被飞流顶起的惊险瞬间。“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则展示了船夫们在困难面前的努力与坚持,尽管百般尝试,却似乎难以找到解决之道。

“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描绘了船只在激流中摇摆不定,水势汹涌直逼船底的场景。“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形象地描述了巨石与船只的碰撞,如同给船只戴上了一顶坚硬的帽子。

“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表现了船员们的惊慌失措,他们大声呼喊,迅速逃离危险的船只。“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则描绘了在紧急关头,有人试图用刀切断绳索,以减轻船只的负担,暂时稳定局面。

“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经历的感慨,感叹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可能是对过去某个历史事件的引用或比喻,强调了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的决心。“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则表明了诗人即使在危险中,也愿意发出豪迈的歌声,拒绝表现出儿女般的柔弱。

最后,“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对船夫哭泣的同情,同时也体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和无在悼惠书记·其一

惠初不死而言死,空本无情似有情。

手把遗书一挥泪,秦溪三夜雨连明。

(0)

示僧·其三

有问西来祖意,但与衲僧巴鼻。

香林坐久成劳,东山睡多损气。

(0)

赠龄首座主庵·其二

旴水尽头居士宅,白云深处法王家。

谁知长就无根树,便有人寻腊月花。

(0)

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三

忽忆曾来蜑子船,烟波万顷对安眠。

向来亲切浑抛却,却听傍人名字传。

(0)

送白兄归豫章

我今懒说偈,汝亦莫言别。

莫归刚要归,不说又著说。

土宿骑黄牛,旌阳铸生铁。

老胡道未行,当门齿先折。

三年留客归,一等是饶舌。

努力慎长途,春寒天欲雪。

(0)

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

别墅相望汉水傍,少年不省问丰荒。

那知五十叨为郡,日为邦人虑雨旸。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