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蕉心老苦难开。春作剪刀催。
油罗衫影,冰消裙影,荡漾拂帘来。
猩红花蕊层层卷,愁拘束、待轻雷。
最怕秋声,冷含风雨,且莫折苞胎。
水蕉心老苦难开。春作剪刀催。
油罗衫影,冰消裙影,荡漾拂帘来。
猩红花蕊层层卷,愁拘束、待轻雷。
最怕秋声,冷含风雨,且莫折苞胎。
这首《少年游·芭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芭蕉为题材,描绘了芭蕉生长与季节变换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感寓意。
首句“水蕉心老苦难开”,以“水蕉”这一形象,暗示芭蕉在水中生长,而“心老苦难开”则表达了芭蕉内心的成熟与开放的不易,预示着接下来的季节变化将带来生机与希望。
“春作剪刀催”,春天的到来如同一把剪刀,剪开了冬日的沉寂,催促着万物复苏,包括芭蕉的生长。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天以生命,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力量。
“油罗衫影,冰消裙影,荡漾拂帘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油罗衫影和冰消裙影,象征着冰雪融化,春意盎然。芭蕉的影子在春风中轻轻拂过帘幕,既描绘了动态之美,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猩红花蕊层层卷,愁拘束、待轻雷”,猩红色的花蕊层层卷起,仿佛是芭蕉内心的情感在春天的催促下逐渐释放。然而,“愁拘束”一词,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可能是在期待春雷的轻响,以打破束缚,释放生命力。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芭蕉在春天中的复杂情感。
“最怕秋声,冷含风雨,且莫折苞胎”,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秋天的恐惧,担心秋风秋雨会破坏芭蕉的生长。同时,也表达了对芭蕉苞胎的保护,希望它能在适当的时机绽放,展现出生命的美丽。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四季更替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与情感变化。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