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黄檗山僧》
《赠黄檗山僧》全文
明 / 罗万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小缚团蕉竹涧边,此心何事不悠然。

贪他清味耐他苦,黄檗山中住十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黄檗山中的僧人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与修行状态。

首句“小缚团蕉竹涧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竹涧边,不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僧人生活的朴素与与世无争的态度。这里的“小缚团蕉”可能指的是僧人用蕉叶包裹食物,或是编织蕉叶为生活用品,体现了其简朴的生活方式。

第二句“此心何事不悠然”,直接表达了僧人心境的平和与超脱。悠然,即悠扬自在之意,这里形容的是僧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贪他清味耐他苦”,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赞美了僧人对清苦生活的喜爱与接纳,认为清苦之中蕴含着独特的美味;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僧人坚韧意志与修行精神的赞扬。这里的“清味”既指食物的清淡,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滋养。“耐他苦”则表现了僧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坚持,这种对苦行的接受与享受,是佛教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黄檗山中住十年”,以具体的时间点强调了僧人长期在黄檗山修行的事实。这不仅是对僧人毅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修行成果的一种隐喻。在黄檗山中度过十年,意味着僧人在这片净土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冥想、修行与自我超越,最终达到了心灵的升华与精神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内心世界以及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平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的修行精神。

作者介绍

罗万杰
朝代:明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猜你喜欢

塞下曲

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

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

(0)

谁云蒿上烟,随云依碧落。

莫怪西陵风景别,镜湖花草为先春。

(0)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0)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六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0)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其一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0)

自遣诗三十首·其八

酝得秋泉似玉容,比于云液更应浓。

思量北海徐刘辈,枉向人间号酒龙。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