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十六首。这首诗通过对古圣先贤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不平之事的感慨。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两句表明古代的圣明君子已经离开人世很长时间了,他们所倡导的公正之道也变得难以寻觅。这里的“圣人”通常指的是尧、舜等上古圣王,“公道”则是他们治国理政时推崇的原则。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这两句是对历史人物尧和禹的评价。尧认为有人夸夸其孙(蚩蚩夸毗子),而禹则视之为荒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上某些虚伪、不切实际行为的批评。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现实中的乱象:人们只追求个人荣华富贵和技艺工巧,而权力和私利之间牵扯不断。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这里提到的燕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燕国之君,他尊崇乐毅(春秋时期的名将),并且希望和他一道享受国家的分封。诗人可能是在借古喻今,表达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这两句描述了历史上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将自己的官职让给贤才(鲁连),另一个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将军功爵位传给手下廉颇(遗组去邯郸)。这两处都表现了古人间的高尚品德和无私精神。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对于那些能够保持高洁品格并且真诚行事的人表示赞赏和感动。这里的“伊人”通常指的是古代的贤者或有道之士,“信往矣”则是说这些人的形象在历史中留存下来,令人怀念和叹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社会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的品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