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景逢春又喜睛,风光妆点四山明。
天连直北浑疑近,路向思南渐觉平。
芳草池塘蛙习吹,绿杨村郭鸟催耕。
丰年有兆吾民乐,处处芦笙助笑声。
佳景逢春又喜睛,风光妆点四山明。
天连直北浑疑近,路向思南渐觉平。
芳草池塘蛙习吹,绿杨村郭鸟催耕。
丰年有兆吾民乐,处处芦笙助笑声。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晴朗日子里的美丽景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丰年的喜悦之情。
首联“佳景逢春又喜睛,风光妆点四山明”,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晴朗,美景如画,春风拂过,四山皆明,风光旖旎,令人欣喜。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的景象赋予了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颔联“天连直北浑疑近,路向思南渐觉平”,进一步展开画面,天空与北方相连,似乎近在咫尺,道路向着南方延伸,感觉越来越平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广阔与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期待,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颈联“芳草池塘蛙习吹,绿杨村郭鸟催耕”,转而聚焦于具体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池塘边芳草萋萋,青蛙鸣叫,仿佛在吹奏着自然的乐章;绿杨掩映的村庄与城郭间,鸟儿忙碌地催促着农事的开始。这一联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农忙季节的忙碌与和谐。
尾联“丰年有兆吾民乐,处处芦笙助笑声”,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民众生活的美好祝愿。芦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此处象征着欢乐与庆祝,与前文描绘的和谐景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片欢声笑语、充满希望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出巡时所见的美好图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
土昉閟中经,水芝韬内策。
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矧蓄终古情,重拾烟雾迹。
羊角栖断云,榼口流隘石。
铜溪昼森沉,乳窦夜涓滴。
既类风门磴,复像天井壁。
蹀蹀寒叶离,灇灇秋水积。
松色随野深,月露依草白。
空守江海思,岂愧梁郑客。
得仁古无怨,顺道今何惜。
炎灵遗剑玺,当途骇龙战。
圣期缺中壤,霸功兴宇县。
鹊起登吴台,凤翔陵楚甸。
衿带穷岩险,帷帟尽谋选。
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
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盼。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燕。
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茜。
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
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
舞馆识馀基,歌梁想遗啭。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眷。
幽客滞江皋,从赏乖缨弁。
清卮阻献酬,良书限闻见。
幸藉芳音多,承风采馀绚。
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