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银界望嵯峨,如此炎方耐冷何。
天为重关消瘴疠,我从残碣一摩挲。
凿坏安得山能语,漏网真愁水不波。
曾说闻鸡先见日,更无人借鲁阳戈。
三千银界望嵯峨,如此炎方耐冷何。
天为重关消瘴疠,我从残碣一摩挲。
凿坏安得山能语,漏网真愁水不波。
曾说闻鸡先见日,更无人借鲁阳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之地寻求清凉之感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世界。
首句“三千银界望嵯峨”以“三千银界”形容广阔而神秘的世界,用“嵯峨”描绘高山峻岭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遥远的景象。接着,“如此炎方耐冷何”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身处炎热之地,渴望找到一丝凉爽,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挑战。
“天为重关消瘴疠”一句,诗人将天比作守护人间的重关,寓意天意或自然法则能够消除病害与灾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我从残碣一摩挲”则通过触摸古代石碑的动作,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探寻,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智慧的追寻和思考。
“凿坏安得山能语,漏网真愁水不波”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与水以生命,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山无法言语,水却能平静地流淌,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人类行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思。
最后,“曾说闻鸡先见日,更无人借鲁阳戈”两句,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闻鸡起舞的故事寓意着勤奋与早起的重要性,而“鲁阳戈”的典故则暗示了改变现状、扭转乾坤的力量。这两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激发了读者对于个人努力与命运转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文化的追溯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