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闻逊七年灾,南望中心少慰哉。
既慰翻因生怵惕,得毋讳饰自兹开。
下河闻逊七年灾,南望中心少慰哉。
既慰翻因生怵惕,得毋讳饰自兹开。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命策楞刘统勋详勘下河灾恤事据奏较乾隆七年水灾为轻既用稍慰并诗言志》。诗中表达了对下河地区七年灾情的关注与感慨,以及在得知灾情较前一年有所减轻后的欣慰之情。
首句“下河闻逊七年灾”,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即下河地区连续七年遭受灾害。接着“南望中心少慰哉”一句,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力感,因为身处远方,无法直接给予帮助,只能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哀怜。
“既慰翻因生怵惕”,在得知灾情有所缓解后,内心感到一丝安慰,但这种安慰中又夹杂着对灾情可能再次发生的警惕。这反映了对自然灾害不可预测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担忧。
最后,“得毋讳饰自兹开”一句,可能是对官员在上报灾情时可能出现的隐瞒或夸大现象的警醒,强调了真实反映灾情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官员责任的重视,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