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禊何如秋禊佳,气清天朗应时谐。
随缘杂坐能忘套,率语倾心不忌俳。
林里真堪称小隐,花前亦可学长斋。
主人欲傲山阴会,丝竹如教故故喈。
春禊何如秋禊佳,气清天朗应时谐。
随缘杂坐能忘套,率语倾心不忌俳。
林里真堪称小隐,花前亦可学长斋。
主人欲傲山阴会,丝竹如教故故喈。
这首诗描绘了秋禊活动的雅致与和谐。诗人通过“气清天朗”、“应时谐”等词句,展现了秋季天高气爽的美好景象,以及活动与时节的完美契合。接着,“随缘杂坐”、“率语倾心”则体现了参与者之间的轻松自在、真诚交流的氛围,没有拘束,只有心灵的贴近与坦诚的对话。
“林里真堪”、“花前亦可”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小隐”与“长斋”不仅指实际的生活状态,更象征着心灵的避世与修行,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最后,“主人欲傲山阴会”一句,点出了举办者希望效仿古代文人雅集的精神,邀请宾客共聚一堂,享受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丝竹如教故故喈”,以音乐为媒介,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让参与者在音乐的引领下,心灵得到释放,情感得以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禊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谐、真诚生活态度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世界与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玉炉残,银烛暗,画楫维南浦。
黯淡东风,早洒泪痕雨。
恼他顺水船儿,几株杨柳,甚力把、征帆拴住。
空相觑。欲将心事叮咛,题多总难数。
独夜思量,记起枕边语。
算来万种春愁,妾担不起,分一半、与郎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