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鼓歌》
《石鼓歌》全文
明 / 王叔承   形式: 古风

呜呼!仓颉莽千古,即生史籀亦尘土。

太学之东孔庙门,何得乾坤留石鼓。

奇珍岁久魂离魄,古文断落增艰涩。

野禽剥藓枯皮苍,山虫蚀土朽骨白。

日照犹看星斗移,雨来恐有龙蛇出。

当年此鼓流陈仓,骆驼欲载周文章。

贵如郜鼎宜在庙,祭酒却谓韩生狂。

后遭郑馀稍显异,宋家始能归大梁。

黄金填字石所丑,靖康离乱鼓北走。

埋没胡尘二百年,或落农家舂作臼。

文皇有意置成均,敕使鬼神永诃守。

我曾扪读慨夙怀,长揖宣尼洒杯酒。

周宣昔狩岐阳时,籀文烂漫天王辞。

石鼓隐见不可测,佛龛遗字争传奇。

大篆分流及蔡氏,作者日下江河毕。

峄山火迸秦王石,世间墨本空枣梨。

钟王亦似涉靡丽,忽瞻石鼓兴惭悲。

时乎通变圣不免,工正我吾皆其微。

但愿君王重吉甫,朝廷再树中兴碑。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石鼓歌》以石鼓为题材,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古代文字艺术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首先赞叹仓颉和史籀的伟大,然后聚焦于石鼓,描述其历经沧桑,从太学孔庙的显赫位置到沉埋荒野,再到被战火洗礼,最终被文皇重视得以保存。诗人感慨石鼓上的古文之美,虽经风雨剥蚀,但仍能引发人们对先贤智慧的惊叹。

诗人提到石鼓上的文字犹如星斗,神秘莫测,又暗示其价值如同郜鼎,应被尊奉在庙堂。然而,历史的波折让石鼓几度流转,甚至被用于农具。文皇的重视和敕令,使得石鼓得以保全,成为教育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对文字传承的重视,认为即使在时代变迁中,仍需尊重并发扬传统。

最后,诗人将自己与古人如周宣王、蔡邕等相提并论,感叹文字艺术的兴衰,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振兴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敬畏。

作者介绍

王叔承
朝代:明   字:叔承   籍贯:自号昆仑承山   生辰:1537—1601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
猜你喜欢

拟古

秋夜何迢迢,蟋蟀鸣阴壁。

蟾升林薄见,露下庭宇阒。

萤火寒依人,羸驹倦嘶枥。

开襟纳虚明,万事谢忻戚。

(0)

十四夜小饮

病酒年来已覆觞,清光今夕共灯光。

金床花散千门雨,华屋相传满座香。

准拟垂虹追辇步,偶看走马忆戎行。

饮阑欲借阳春曲,消尽征人幕上霜。

(0)

次韵任太常致仕留别五首·其二

此身真喜置吾庐,尚有床头一束书。

海口潮生知进退,天心月到识盈虚。

已辞朝士还通讯,欲就渔翁更卜居。

百里好山俱在眼,只教童子导篮舆。

(0)

赠萧时清

十里螺湖如掌平,开门正挹沧浪清。

偶逢道士赠丹诀,闲课山童抄酒经。

昼长燕子飞入户,春尽树阴铺满庭。

近来闻说有奇事,卖药修琴曾到城。

(0)

感怀诗·其二十七

长风合滩水,浩浩同一声。

余音入松竹,又作竿籁鸣。

文章同元气,随物能赋形。

变化莫可测,刘累难持衡。

(0)

江行杂诗七首·其四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