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尼父欲无言,须信无言已跃然。
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
从来尼父欲无言,须信无言已跃然。
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其一)》。在诗中,王守仁以孔子的教诲为引子,探讨了“无言”的深刻含义及其在理解世界万物时的作用。
首句“从来尼父欲无言”,引用孔子的名言,意指孔子虽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其思想和智慧却通过其他方式得以流传和展现。接着,“须信无言已跃然”则进一步阐述,即使孔子没有直接说出,但他的思想已经通过其他途径生动地展现出来,影响深远。
“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则是诗的核心所在。这里,“鸢鱼飞跃”象征着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理解,而“工夫原不在陈编”则强调了深入理解和领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并非仅仅依赖于书本知识。这反映了王守仁心学中的“致良知”思想,即通过内心反省和实践,达到对真理的深刻理解,而非单纯地学习外在的知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内在修养和实践重要性的强调,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理念。
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此事容有之,要非是常纪。
尝闻掘冢徒,自言习见鬼。
齿骨满百年,比次作泥委。
水银筑长河,鱼膏灯玉几。
苦作沙丘仪,未免劫时毁。
客有明月珠,一夕失所在。
黄金饰椟箱,洵美亦何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