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七》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七》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纵目咸阳原,陵墓高嶙峋。

佳气久萧索,秋雨暗荆榛。

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

神灵竟何在,倏经千百春。

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

张侯有高识,允矣社稷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的《长安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纵目咸阳原,陵墓高嶙峋”,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描绘出秦始皇陵所在的咸阳平原,陵墓高耸,岩石嶙峋,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庄严肃穆。

接着,“佳气久萧索,秋雨暗荆榛”两句,通过描述陵墓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如今只剩下荒凉与寂寞,秋雨使得荆棘丛生,更添几分凄凉。

“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玉匣深藏于地底,象征着帝王的长眠;而石麟被芳草覆盖,暗示着英雄的消逝。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怀念与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神灵竟何在,倏经千百春”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和英雄,他们的灵魂究竟去了哪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他们留下的只是历史的记忆。

最后,“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张侯有高识,允矣社稷臣”两句,诗人由对历史的感慨转向对现实的思考。薛平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人物,而“茫昧”则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模糊理解。然而,诗人认为张侯(可能指张居正)具有深远的政治洞察力,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灵云悟桃花,玄沙傍不肯。

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

今春花又开,此意谁能领。

端的少人知,花落春风静。

(0)

古乐府·其一

携君石上琴,弹我窗前月。

月缺又还圆,谁能免离别。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十八

忽雨忽晴,天平地平。释迦弥勒,打失眼睛。

(0)

惠文伯居士请赞·其七

行脚不到庐山,住院只在江浙。

偏要冷笑诸方,忘却自家百拙。讨便宜,破邪说。

一锥一劄,不妨凛冽。

(0)

惠文伯居士请赞·其二

这个贼,无面目。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0)

如公自是鉴坡具。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