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刘子远春风堂》
《题刘子远春风堂》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艮斋先生门下士,寒星向晓今馀几。

春风堂上刘更生,十年桂山问奇字。

艮斋正派谁真传,更生得髓仍得肝。

春风卷著两袖里,放出抟扶天地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yuǎnchūnfēngtáng
sòng / yángwàn

gènzhāixiānshēngménxiàshìhánxīngxiàngxiǎojīn

chūnfēngtángshàngliúgèngshēngshíniánguìshānwèn

gènzhāizhèngmàishuízhēnchuángèngshēngsuǐrénggān

chūnfēngjuànzhùliǎngxiùfàngchūtiānjiān

翻译
艮斋先生的弟子们,黎明时分还有多少人坚守着寒冷的星光。
在春风堂上,刘更生先生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桂山上的奇异文字。
艮斋正宗的学术传承者是谁,刘更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精髓,还掌握了核心思想。
春风中,他把学问藏于两袖之间,决心将其传播到天地之间。
注释
艮斋:指代某位先生的书房或学派。
士:学生或读书人。
寒星:形容夜晚的星星,象征清苦的学习环境。
向晓:黎明时分。
春风堂:可能指代刘更生先生的教学场所。
刘更生:人物名字。
桂山:可能指代学术研究的地方或资源丰富的地方。
奇字:罕见或深奥的文字。
艮斋正派:指艮斋先生的学术流派。
真传:真正的继承者。
得髓:得到学术的精华。
得肝:得到学术的实质。
春风卷著:春风中卷起。
两袖里:比喻学问深藏不露。
放出:传播出去。
抟扶:扶持、推动。
天地间:整个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艮斋先生门下的学者在寒冷的星光下聚集的情景,春风堂上刘更生十年间对桂山之奇字有所探究。诗中提及“艮斋正派谁真传”,表达了对艮斋学派传承问题的思考,而“更生得髓仍得�zv”则显示了刘更生不仅领悟了艮斋之精髓,更深入地吸收其精华。最后两句“春风卷著两袖里,放出抟扶天地间”生动地展现了刘更生的学问和气度,如同春风一般温暖而又充满力量,能够包容并托举一切。

诗歌通过对春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学术上的自信与大度,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尊重。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展示了作者杨万里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南乡子

波色半堤通。恰似西湖一镜中。

怪得浣纱人不见,悤悤。娇影花扶上绮丛。

小泊古亭东。鞋样船儿剪样风。

烟柳两行齐拂水,重重。锁住鞋样不放红。

(0)

好事近.题庄思缄尊人仲求先生遗照

西子美人湖,诸老当行游迹。

曾与雨堤花柳,话沧桑尘劫。

微生恨我十年迟,须眉画图接。

记泛晴波双棹,又风烟一瞥。

(0)

浣溪纱

十亩荷香水榭幽。当年载酒此从游。

浩歌归去楚天秋。

飘泊残英离旧树,伶俜支影恋清流。

蒿蓬身世古今愁。

(0)

浣溪纱

昨夜鸾书下紫宸。东皇宣布集群英。

中天捧出日华新。

云笈签名修旧籍,霓裳按曲抚前尘。

愿催羯鼓早回春。

(0)

春风袅娜.惺樵嗜女剧,尤倾倒于秦凤云者。值其去,用冯云月韵赋词,意属眷眷,次韵慰之

羡倾城一顾,万斛销愁。将落拓,换温柔。

话霓裳总觉,万花无色,绕梁余韵,长在心头。

凤去台空,云飘衣想,正是忺春春不留。

海上成连憯天远,门前崔护怅烟收。

笑我吴儿木石,秋娘未识,歌场冷、欲赴还休。

风如剪,月如毬。连番负了,佳约绸缪。

罢瑟清湘,望虚峰碧,散花万丈,迹胜香稠。

知音非偶,盼重来声价,红毹影靓,同觑帘钩。

(0)

壶中天.用优昙钵花,为赵次珊尚书作

珠莹玉亸,讶人间弹指,华鬘春色。

蟠实灵椿千岁有,顷刻花开难值。

璧月俄临,彩云不散,芳讯留驹隙。

亭亭双袂,待迎扶醉归客。

旧事金带园葩,丝音省树,付浮云过翼。

那及天香生邂逅,恍对餐风姑射。

佛国因缘,仙家点化,瑞应嘉名锡。

电光能驻,镜中长映冰魂。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