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记叙性质的山水诗,通过对西湖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诗中的“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两句,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官府不理会人民疾苦,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接着,“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灾害的忧虑和对现实不满的态度。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则是对西湖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西子”指的是西施,是古代著名美女,借以比喻西湖之美。而接下来的“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描写了修建水利工程的情景,显示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清洁愿望。紧接着,“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则是诗人自比,显示出其高洁脱俗的人格特质。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清廉自守的处境和心情。最后,“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和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以及他个人的人格魅力。
张卿留侯裔,中岁慕黄石。
蚁观一世豪,消摇于八极。
寄此漆园蝶,薄彼天门翼。
宵分尝梦余,披襟话玄白。
恍若杨侍晨,亲絇子乔舄。
绪语犹可寻,清徽倏难即。
起睹银汉秋,白榆何历历。
裁诗纪相赠,意我或有得。
而我未解脱,凡情宛如昔。
焉能他心通,作汝屋梁色。
欲驰乐令驾,一解卫生惑。
试观醒后身,何如梦中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