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怨诗寄杨达·其二》
《怨诗寄杨达·其二》全文
唐 / 姚月华   形式: 七言绝句

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0)
注释
与君:我和你。
形影分:像影子和身形分离。
吴越:古代两个地区名,这里泛指远方。
玉枕:珍贵的玉制枕头,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寂寞。
经年:多年。
离别:分离、分别。
登台:登上高台。
北望:向北远望。
烟雨深:烟雾弥漫的雨景,显得深远。
泣:哭泣。
寥天月:寂静的夜空中的明月。
翻译
我与你如同分隔在吴越两地,长久以来只能玉枕独眠面对离别。
站在北台遥望那深远的烟雨,转身时泪水涟涟,对着寂静的夜空和明月哭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月华所作,名为《怨诗寄杨达(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下面是对诗句的鉴赏:

与君形影分吴越 —— 这一句点明了与亲人相隔遥远,"吴越"常用来指代南方地区,这里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和难以逾越的阻隔。"形影分"则更深化了这种离别感,形和影是不可分割的,但在这里却被强行分开,显示出内心的哀伤。

玉枕经年对离别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现实离别状态的无奈。"玉枕"象征着高贵和清冷,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经年"则说明这离别之痛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诗人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月光回味往昔。

登台北望烟雨深 —— 这里诗人的视线从内心的忧伤转向外界景象,"登台"表明诗人有意到高处去寻找那遥远的亲人,但"北望"时只见到"烟雨深",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烟和雨常常象征着迷茫和悲凉,这里则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回身泣向寥天月 —— 最后一句,是诗人在看到那遥远而模糊的亲人所在地景象之后,转身哭泣的情形。"寥天月"指的是高悬于寂静夜空中的明月,这里既是自然之美,也是诗人孤独感和无尽思念的映照。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面对无法跨越的距离时所产生的无力与哀愁。

作者介绍
姚月华

姚月华
朝代:唐

姚月华,唐朝时期的才女,生卒年不详。曾随父寓扬子江时,与邻舟一书生杨达诗词唱和。今所存诗六首,亦因此而作。相传她因梦月落妆台,觉而大悟,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不久即能作文赋诗,是不可多得的才女。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然聊复自娱,人不可得而见。尝为杨达画芙蓉匹鸟,约略浓淡,生态逼真。按佩文斋书画谱列入宋,无声诗史列入明,历代画史汇传从之,今依玉台画史引文列入唐。事见《琅缳记》
猜你喜欢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三

停车小苑外,下渚长桥前。

涩菱迎拥楫,平荷直盖船。

残丝绕折藕,芰叶映低莲。

遥望芙蓉影,只言水底燃。

(0)

梁明堂登歌五首·其三歌黄帝辞

郁彼中坛,含灵阐化。回环气象,轮无辍驾。

布德焉在,四序将收。音宫数五,饭稷骖骝。

宅屏居中,旁临外宇。升为帝尊,降为神主。

(0)

感春冰遥和谢中书诗二首·其二

暮意歌上眷,怅哉望佳人。

揽洲之宿莽,命为瑶桂因。

观书术不变,学古道恒真。

若作商山客,寄谢丹水滨。

(0)

秋雁度兮芳草残,琴柱急兮江上寒。

愿一见兮道我意,千里远兮长路难。

(0)

酌彼春酒。上得供养亲老。下得温饱妻子。

(0)

百一诗·其十六

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

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