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子何太迟,谁家见颜色。
胡瓶臈酒介轩楼,红烛离堂孔彰席。
忆昨见君毛骨奇,白面虬须秀两眉。
九苞凤羽朝阳日,百鍊鱼肠出匣时。
清署淹留凡几载,百司共喜文无害。
何意翻捐从事衫,到家偏著斑斓綵。
阶下红萱映白茆,活鳞香稻遍山庖。
帘前肆伍淩霜竹,借与慈乌来作巢。
莫言村西一丘壑,小山松桂长如昨。
心远能教地自偏,何必庐阜天台有猿鹤。
识子何太迟,谁家见颜色。
胡瓶臈酒介轩楼,红烛离堂孔彰席。
忆昨见君毛骨奇,白面虬须秀两眉。
九苞凤羽朝阳日,百鍊鱼肠出匣时。
清署淹留凡几载,百司共喜文无害。
何意翻捐从事衫,到家偏著斑斓綵。
阶下红萱映白茆,活鳞香稻遍山庖。
帘前肆伍淩霜竹,借与慈乌来作巢。
莫言村西一丘壑,小山松桂长如昨。
心远能教地自偏,何必庐阜天台有猿鹤。
这首明代王恭的《宪从事新宁陈氏归隐卷》描绘了一幅仕途变迁后归隐生活的画面。诗中通过对比主人公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识子何太迟”,表达了对朋友归隐的迟来之喜,暗示了对方在官场的沉浮。接着,“谁家见颜色”暗示了主人公在官场中的显赫地位,而“胡瓶臈酒介轩楼,红烛离堂孔彰席”则描绘了他昔日宴饮的豪奢场景。
“忆昨见君毛骨奇”至“百鍊鱼肠出匣时”一段,通过比喻,赞美了朋友的才华横溢,如同凤凰展翅、宝剑出鞘。然而,“清署淹留凡几载,百司共喜文无害”又暗示了他在官场的时光并不愉快,最终选择归隐。
“何意翻捐从事衫”至“借与慈乌来作巢”描述了主人公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宁静而和谐,连乌鸦也愿意在此筑巢,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满足。
最后两句“莫言村西一丘壑,小山松桂长如昨”强调了归隐之地虽简朴,但心境却如旧,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选择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从繁华到平淡的转变,既有对官场的感慨,也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参井分野郇瑕封,唐都南畔虞畿东。
岳渎宣精钟巨浸,府海不让神明功。
纵迩横遥幅百里,澄渟黝窅灵源通。
疏列畦塍错绣壤,酾渠瀹注波㳞瀜。
甘卤密■液潜漉,一宿霜练冰长空。
炫转晶荧耀天日,锻椎圭璧堆玲珑。
轺装■载均民食,远近给足公私丰。
引水首夏迄秋仲,成实自有灵旗风。
讵假熬波漉沙力,惟勤斥堠坚垣墉。
知者造物巧者和,总藉天贶回昭融。
圣朝百神并崇报,一方秩祀尤优隆。
云榜高揭志信向,庥光永愿涵璇穹。
初供批本职,后弃侍卫护。
弓矢固所习,悫勤更其素。
止进恒有常,不失尺寸处。
荐升掌内府,亦久蒙恩遇。
因命长部曹,旅赞丝纶布。
更践既已深,老成遂独许。
虽无赫赫名,却有休休度。
读书通大义,万石犹后步。
园亭晴敞,正梁飞旧燕,林唱新蝉。
望清景无边,有青峰回合,碧渚相连。
葛衣纱帻,对南薰、一曲虞弦。
起无限、乡心别恨,潇湘夜雨朝烟。
曲终也,余韵在,见游鱼浴鹭、出没波间。
爱褥草芊绵,更秾柳垂池,翠柏参天。
日长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
愁魂绕、沧浪云梦,片时行尽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