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笑相如逢汉武,更非张说谀唐明。
却因瞻彼岩岩象,便以畅兹坦坦情。
或马或舆遵栈路,宜诗宜画入仙京。
齐州九点烟中辨,益切忧怀保泰平。
欲笑相如逢汉武,更非张说谀唐明。
却因瞻彼岩岩象,便以畅兹坦坦情。
或马或舆遵栈路,宜诗宜画入仙京。
齐州九点烟中辨,益切忧怀保泰平。
此诗《登泰山作》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国家社稷的深切关怀。
首句“欲笑相如逢汉武”,借用了司马相如和汉武帝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泰山之巅,如同古代文人与帝王相遇般,获得灵感与荣耀。接着,“更非张说谀唐明”一句,以张说为唐代文臣的典故,强调了诗人并非仅为歌功颂德而作,而是有更为深沉的思考与情感寄托。
“却因瞻彼岩岩象,便以畅兹坦坦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泰山之巅,远眺壮丽山川,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与抒发。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宽广,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深刻。
“或马或舆遵栈路,宜诗宜画入仙京。”这里描述了登山的过程,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车,都显得从容不迫,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同时,诗人将登山的经历比作创作诗歌与绘画,暗示了艺术创作与自然体验之间的和谐统一。
“齐州九点烟中辨,益切忧怀保泰平。”最后两句,诗人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世界,将泰山所在的齐州比喻为烟雾中的九点,体现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与忧虑。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和平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古代文人风骨的向往,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曾记城南尺五天,重来携手宴同年。
春风远塞蒲萄酒,明月佳人玳瑁筵。
苔上药阑红染露,莺啼柳径碧生烟。
琼林十载多离别,欲拂金徽思渺然。
大范留京国,斋居接栋梁。
端门通籍晚,望苑曳裾长。
远客逢难弟,诸公比季方。
题诗晴望岳,载酒夜浮湘。
万里怀燕市,三年厌楚乡。
旅游成独往,兄在慰相望。
马酒宜风土,狐裘耐雪霜。
况闻周选举,不废汉贤良。
紫电依龙种,青霄属雁行。
故人多在北,应念独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