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暑未解,夜久凉始归。
山月升渐高,照见幽人衣。
幽人行未已,月亦转墙西。
月入暑未解,夜久凉始归。
山月升渐高,照见幽人衣。
幽人行未已,月亦转墙西。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时月光洒落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月入暑未解,夜久凉始归”描绘了夏日夜晚,月光虽已进入,但暑气仍未消散,直到夜深人静之时,凉意才渐渐归来。这里通过对比暑热与凉意,营造出夜晚特有的清凉氛围。
接着,“山月升渐高,照见幽人衣”两句,将视线转向山间,随着月亮逐渐升高,它照亮了隐居者的衣裳。这里的“幽人”既可理解为隐居山林的高士,也可泛指夜晚独自静坐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孤独、静谧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幽人行未已,月亦转墙西”则进一步展现了幽人的活动状态。即使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仍在行走,而月亮也随着他的步伐,缓缓移动至墙的西侧。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持续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静谧场景,通过“幽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白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
仗剑去乡邑,结客多才贤。
名家推六郡,勇略冠三边。
从军出陇右,应募赴河源。
长驱时自负,直捣每争先。
胜算孙吴后,英声卫霍前。
横行绝沙漠,飞渡过祁连。
旌旗摇汉月,笳鼓彻胡天。
久期清瀚海,时欲勒燕然。
旋师歌入塞,奏捷颂甘泉。
岂慕山河赏,惟思竹帛传。
国恩诚欲报,出门谢所牵。
丈夫志四海,岂私儿女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