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知止足,功名及盛年。
昔日红颜子,倏忽成华颠。
拙宦不偶世,投绂谢所牵。
碧山宁负我,洞壑生虚烟。
渔钓狎鸥鸟,嘉树荫通川。
于此涤喧浊,因之性所便。
达人知止足,功名及盛年。
昔日红颜子,倏忽成华颠。
拙宦不偶世,投绂谢所牵。
碧山宁负我,洞壑生虚烟。
渔钓狎鸥鸟,嘉树荫通川。
于此涤喧浊,因之性所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达观之人对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对比“红颜子”与“华颠”的人生阶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喜悦。
首句“达人知止足,功名及盛年”,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知足常乐,追求功名应在壮年时期,体现了对人生阶段的深刻理解。接着,“昔日红颜子,倏忽成华颠”,通过时间的流转,形象地描绘了从青春到老年的转变,暗含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感慨。
“拙宦不偶世,投绂谢所牵”,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自己在官场上的不顺遂,最终选择辞官归隐,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碧山宁负我,洞壑生虚烟”,描绘了诗人归隐后所处的环境——碧绿的山峦与幽深的山谷,烟雾缭绕,充满了神秘与宁静之美。这里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渔钓狎鸥鸟,嘉树荫通川”,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垂钓、与鸥鸟嬉戏、在茂密的树木下乘凉,这些场景充满了闲适与和谐,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最后,“于此涤喧浊,因之性所便”,总结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在这里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符合他的性格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隆冬气凛冽,朔风布威严。
同云糊正密,六出渐飞添。
纷纷花絮杂,片片琼玉兼。
高堆瓦将覆,乱落尘不沾。
碧鸡没孤喙,金马埋双尖。
皎洁炫晴瀑,虚明夺夜蟾。
梅枝飘素粉,竹叶悬牙签。
灞桥诗助思,锦帐酒伤廉。
玉花轻入幔,冰柱细垂檐。
自闻谢女咏,翻似织成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