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
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
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
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
挟弹儿童亦杳,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
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
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
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
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
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
挟弹儿童亦杳,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
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
这首《水调歌头·其一》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以哀歌的形式描绘了历史变迁与世事沧桑。开篇“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通过饮酒赋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青城山的怀念。接着,“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描绘了诗人站在楼门外远眺,昔日的军事堡垒已成废墟,暮色中的云彩显得格外宁静。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一句,借降旗和芳草寓言历史的更迭与人事的离散,感叹时光无情,连芳草也不再如昔。接下来,“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铜仙像仿佛含泪诉说历史的哀痛,汴河的流水声也似乎带着悲泣,勾起了对往昔王朝的沉思。
“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诗人感慨时间流转,金镜照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然后,“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乔木依旧,而故都已非,轵道边的老农象征着世事的平凡与变迁。“挟弹儿童亦杳”,昔日的孩童弹弓游戏已不再,暗示了时代的消逝。“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不仅是儿童游戏的消失,更是对社会安宁的怀念。
最后,“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诗人深感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战争为何屡屡发生,这是对人间纷扰的质问,也是对天道无常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林朝崧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
忆昔避戎马,放棹来北山。
相逢适中秋,展席解愁颜。
安知复今夕,嘉燕得良会。
烽烟犹眯目,惨澹千里外。
卓哉山中人,旷达谁与俦。
坐客金粟冢,酌醴相劝酬。
华月出松杪,灵飙吹桂子。
荷锸长自随,驹隙去如水。
摇毫写雅怀,绚烂无遗言。
客亦兴不浅,斗胜寂不喧。
清欢忘城鼓,尽醉倾笑语。
柱头老令威,为作八风舞。
停杯论古今,仰天问嫦娥。
见此旷达士,百世能几何?
庾楼榛莽暗,牛渚风浪恶。
纵有酒如渑,恐亦无此乐。
夜深月愈白,清溪归洄沿。
一笑谢主人,今年复明年。
《中秋日玉山顾仲瑛邀翟明府份陆良贵仁秦文仲约等十人饮金粟冢上酒酣赋诗各成一首》【元·谢应芳】忆昔避戎马,放棹来北山。相逢适中秋,展席解愁颜。安知复今夕,嘉燕得良会。烽烟犹眯目,惨澹千里外。卓哉山中人,旷达谁与俦。坐客金粟冢,酌醴相劝酬。华月出松杪,灵飙吹桂子。荷锸长自随,驹隙去如水。摇毫写雅怀,绚烂无遗言。客亦兴不浅,斗胜寂不喧。清欢忘城鼓,尽醉倾笑语。柱头老令威,为作八风舞。停杯论古今,仰天问嫦娥。见此旷达士,百世能几何?庾楼榛莽暗,牛渚风浪恶。纵有酒如渑,恐亦无此乐。夜深月愈白,清溪归洄沿。一笑谢主人,今年复明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Bvr4eW83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