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固足喜,不至静亦佳。
柴门终日掩,风过有时开。
岂不念笑言,轻易交成乖。
庭柯有好鸟,众音何喈喈。
晨征暮来止,乃与我心谐。
客至固足喜,不至静亦佳。
柴门终日掩,风过有时开。
岂不念笑言,轻易交成乖。
庭柯有好鸟,众音何喈喈。
晨征暮来止,乃与我心谐。
这首诗名为《独坐》,是元代诗人宗衍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首句“客至固足喜,不至静亦佳”,既表达了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也突出了在没有打扰时内心自然的宁静之美。接下来,“柴门终日掩,风过有时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柴门紧闭,只有微风吹过时才偶有开启,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静。
“岂不念笑言,轻易交成乖”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即使想念着欢声笑语,但过于轻易的交往往往会导致关系的疏远或矛盾。这种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庭柯有好鸟,众音何喈喈”转而描写庭院中的景象,好鸟在枝头鸣叫,声音和谐悦耳,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共鸣。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晨征暮来止,乃与我心谐”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无论是清晨的出发还是傍晚的归来,都与诗人的心境相和谐,强调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体而言,《独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我住南溪溪北涯,闭门草长不曾开。
风窗只怪灯花喜,雪径传呼县尹来。
道是朝廷举廉吏,如何江海尚遗才。
西枢东观俱知己,拜了除书却探梅。
朝路江西不十人,又看一个奉仙真。
可怜议论长倾坐,不管声名解误身。
苦忆去年郊祀日,与渠并辔笑谈春。
何时相趁沧洲去,雪笠风蓑钓白蘋。
忠显闻孙定不虚,西枢犹子故应殊。
鸾停梧上遗风在,雁进松间得句无。
剩有老农歌赞府,未多荐墨送清都。
晦翁若问诚斋叟,上下千峰不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