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秦淮近晚晴,遥观瑞气在金陵。
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
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
莺花三月春如锦,兆姓歌谣贺太平。
舟泊秦淮近晚晴,遥观瑞气在金陵。
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
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
莺花三月春如锦,兆姓歌谣贺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维桢在秦淮河畔泊船所见的傍晚晴空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和盛世气象的感慨。首句"舟泊秦淮近晚晴",点出时间地点,晚晴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祥和的基调。"遥观瑞气在金陵",通过瑞气象征吉祥,暗示了南京(金陵)的繁荣与神圣。
接下来的两句"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直接提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帝),赞美其功业,表达对大明帝国疆域辽阔、统一安定的赞叹。"礼乐再兴龙虎地",龙虎地指南京,强调文化复兴,礼仪制度得以振兴;"衣冠重整凤凰城",凤凰城也是南京的别称,意味着社会秩序和个人风貌的恢复。
最后一句"莺花三月春如锦,兆姓歌谣贺太平",以春天的美景和百姓的歌谣作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饱满,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赞美,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国家兴盛的期盼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橡楠缘冬气,郁郁储群烟。
远风振天羽,征雁皆南还。
一岸隔遥水,入路临溪田。
朝发甘罗城,夕驻清河湾。
偃息秣良马,束书悬双鞍。
爱此严霜辰,高帽发连卷。
轮蹄动不息,佳兴引胜缘。
绮思托幽素,怀彼《行路》篇。
淮河日已远,黄河何溅溅。
握手石梁侧,纵目当遐天。
丈夫安可悲,敬业尚慎旃。
子归拜堂下,堂上方盛年。
东风吹雪满阑干,晓日清空白画寒。
四十年来燕市里,楼前流水红尘起。
竿头青苎酒旗摇,有人匣中鸣宝刀。
把手赠之锦作带,浑惭下榻逢交泰。
坐间肝胆饶素肠,情兴淋漓月照床。
烧烛顿忘别话久,香添再煮瓶中酒。
春花未吐春衫纡,山色溪光尽入庐。
今夜停杯好相语,平明上马过东去。
应知依依不胜情,桥南细问黄莺声。
中天斗畔高明月,莫教清笳吹石碣。
云绕蓟门老纶巾,路傍羞对看花人。
我来千余里,思见英雄人。
胸中罗今古,万物待其新。
人也而天游,钓渭与耕莘。
不然隐君子,山水乐相邻。
丘壑适吾意,皎洁不染尘。
二者俱悠邈,斯道竟沈沦。
乃知古人出,尧舜其君民。
退处林泉下,坐使风俗淳。
仁可覆天下,亦可善此一身。
此字不分明,痛痒总不亲。
庸众是非泯,英雄好恶真。
此是经纶手,千古无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