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那得许精神,为问凡花隔几尘。
雪月故为三益友,乾坤又付一番春。
诗情消得吟成瘦,画手终应苦未真。
于我心期独何事,小窗清夜绝相亲。
眼明那得许精神,为问凡花隔几尘。
雪月故为三益友,乾坤又付一番春。
诗情消得吟成瘦,画手终应苦未真。
于我心期独何事,小窗清夜绝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鉴赏角度。"眼明那得许精神,为问凡花隔几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之美的惊叹,以及它与世间俗花的区别。"雪月故为三益友,乾坤又付一番春"则是对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仿佛与雪和月亮共享天地之美,不仅如此,它还能带来新的生机。
诗人接着写道:"诗情消得吟成瘦,画手终应苦未真"。这里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意随着梅花的观赏而深刻,但即便是最精湛的笔墨,也难以完全表达出他对梅花之美的感受。
最后两句"于我心期独何事,小窗清夜绝相亲"则透露出诗人与梅花之间的精神契合。在安静的夜晚,他的心灵似乎与梅花产生了某种超越语言和时间的交流,这份情谊是他内心深处独有的体验。
总体而言,孙应时在这首《梅花》中展现了他的审美品味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通过诗歌,他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孤傲与美丽,也表达了作为观赏者与被观赏对象之间那份微妙而独特的情感联系。
山原漠漠宜牛羊,山田泱泱宜秫粳。
御园柑子垂垂黄,烟沈雾结香木香。
更种千章万章木,斫运有溪筏可张。
满山飞瀑穿云飞,到处皆可张轮机。
山人小试作云碓,用水之力微乎微。
山中沙亦黄金色,天予不取防人贼。
万户侯何足道哉,是皆致富可敌国。
但作神仙不富贵,赤手上天亦何味?
天上金银作宫阙,岂特如来金布地?
我愿金成方上天,金光普照蓬台莲。
何事颜回忍饥面,冷豚一豆人称贤。
何年来结山中屋?
山中采金兼采木,且工且农且畜牧。
青天回首罗浮云,祗恐山灵笑吾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