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伦一杯酒,万古黄土埋。
安顾醒眼人,束手看云霾。
断石眠荒沙,削之不成厓。
巫咸正求诉,可惜天无阶。
愿乞大化垆,一锻道之骸。
伯伦一杯酒,万古黄土埋。
安顾醒眼人,束手看云霾。
断石眠荒沙,削之不成厓。
巫咸正求诉,可惜天无阶。
愿乞大化垆,一锻道之骸。
这首诗《述意十六章(其十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首句“伯伦一杯酒,万古黄土埋”,以“伯伦”这一典故,借酒喻人生,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如同黄土被岁月掩埋,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接着,“安顾醒眼人,束手看云霾”,进一步描绘了世态炎凉,人心难测,即便是清醒之人也难以逃脱世俗的束缚,只能无奈地观望世事如云烟般变幻莫测。这种对比强烈的情感表达,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断石眠荒沙,削之不成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人生的困境与挣扎。断石在荒沙中沉睡,象征着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被动,即使尝试改变也无法形成稳固的壁垒,暗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巫咸正求诉,可惜天无阶”,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巫咸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神职人员,代表了寻求正义与公正的力量,但面对“天无阶”的困境,即无法触及或改变不公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和无奈。
最后,“愿乞大化垆,一锻道之骸”,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社会的渴望与追求。大化垆象征着能够熔铸万物、赋予新生的力量,而“一锻道之骸”则寓意着通过这样的力量,重塑道德与秩序,使社会回归正轨。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整个社会变革的呼唤。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人生、自然与社会的诸多议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