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邪是正,即药是病。乞水指井,乞饭与甑。
杀人如麻,出邪命定。而得正命,尸罗清净。
而八万四千清净,是谓毗卢遮那正法眼藏。
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
无心者来,弹指门开。圣凡不尽,金锁生苔。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影落千江,谁知月处。
即邪是正,即药是病。乞水指井,乞饭与甑。
杀人如麻,出邪命定。而得正命,尸罗清净。
而八万四千清净,是谓毗卢遮那正法眼藏。
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
无心者来,弹指门开。圣凡不尽,金锁生苔。
丹青回互,南北呈露。影落千江,谁知月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大沩哲禅师真赞》。诗中以奇特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大沩哲禅师的崇敬和对其佛法境界的赞赏。"即邪是正,即药是病"揭示了世间万物相对性,善恶、苦乐皆可转化;"乞水指井,乞饭与甑"象征禅师的智慧,能引导人们找到生活的源泉;"杀人如麻,出邪命定"则暗示禅师具有超脱生死的力量。
"尸罗清净"表达禅师内心的纯净,"八万四千清净"进一步强调其佛法的广大无边。"毗卢遮那正法眼藏"是佛教术语,意为大日如来的智慧宝藏,禅师被视为拥有这种智慧。"以平等印封之,以僧伽梨蒙之"象征禅师的教诲如印证真理,普度众生。
"无心者来,弹指门开"表明禅师的接引方式简单直接,对于有悟性的人,只需一言点拨即可。"圣凡不尽,金锁生苔"则寓言了禅门的包容与时间的流转。"丹青回互,南北呈露"可能是指禅师的教化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最后两句"影落千江,谁知月处",以月影倒映千江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禅师佛法如明月普照,但其究竟所在却难以言表,留给读者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禅师的智慧与佛法的深远影响,体现了黄庭坚在禅宗诗中的独特风格。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
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
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
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
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
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
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
我欲走南涧,春禽始嘤呦。
鞅掌久不决,尔来已徂秋。
桥山日月迫,府县烦差抽。
王事谁敢愬,民劳吏宜羞。
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鸠。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插修。
对之食不饱,馀事更遑求。
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篘。
劬劳幸已过,朽钝不任锼。
秋风欲吹帽,西阜可纵游。
聊为一日乐,慰此百日愁。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宋·苏轼】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我欲走南涧,春禽始嘤呦。鞅掌久不决,尔来已徂秋。桥山日月迫,府县烦差抽。王事谁敢愬,民劳吏宜羞。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鸠。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插修。对之食不饱,馀事更遑求。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篘。劬劳幸已过,朽钝不任锼。秋风欲吹帽,西阜可纵游。聊为一日乐,慰此百日愁。
https://shici.929r.com/shici/DgDiSVD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