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求兮声相同,君樵沙堤我圭峰。
樵兮歌兮此山下,壮年不觉成老翁。
仰观云汉搔白首,长啸林壑生清风。
山花为作锦绣室,冰帘为挂琉璃宫。
鸟啼三弄昆山笛,蝉噪一曲峄阳桐。
吾知其乐既如此,世人那能蹑其踪。
堪笑当时会稽老,五十富贵何足道。
气相求兮声相同,君樵沙堤我圭峰。
樵兮歌兮此山下,壮年不觉成老翁。
仰观云汉搔白首,长啸林壑生清风。
山花为作锦绣室,冰帘为挂琉璃宫。
鸟啼三弄昆山笛,蝉噪一曲峄阳桐。
吾知其乐既如此,世人那能蹑其踪。
堪笑当时会稽老,五十富贵何足道。
这首诗《樵隐歌》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自在与超脱。诗中以“气相求兮声相同”开篇,巧妙地将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比喻为心灵的共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君樵沙堤我圭峰”,通过对比两位隐士分别在沙堤和圭峰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隐居生活状态。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不同环境对隐士心境的影响。
“樵兮歌兮此山下,壮年不觉成老翁。”这两句描述了隐士在山下的生活,虽已步入老年,但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与活力,通过“歌”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由。
“仰观云汉搔白首,长啸林壑生清风。”诗人通过隐士仰望云天、长啸山谷的情景,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山花为作锦绣室,冰帘为挂琉璃宫。”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隐士居住的山洞比作锦绣宫殿,冰帘则象征着清凉与纯净,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生活的美好与超脱世俗的品质。
“鸟啼三弄昆山笛,蝉噪一曲峄阳桐。”通过鸟鸣与蝉声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音乐融入隐士的生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吾知其乐既如此,世人那能蹑其踪。”诗人感慨于隐士生活的快乐与自由,认为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堪笑当时会稽老,五十富贵何足道。”诗人以古代会稽老者为例,讽刺那些追求富贵而忽视内心真正快乐的人,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奢华。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深刻反思。
归袖曾攀墙外子,征鞍又拂雪中花。
往来应被江梅笑,笑我经年不在家。
人言南山巅,烟云耸楼观。
俯瞰了坤倪,仰攀接天汉。
勇往愧未能,长吟湘水畔。
兹来渺遐思,风雪岂中断。
行行重行行,敢起自昼叹。
我闻精神交,石裂冰可泮。
阴沴驱层霄,杲日丽旭旦。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拾遗流落锦宫城。故人情。眼为青。
时向百花,潭水濯冠缨。
韦曲杜陵行乐地,尘土暗,叹漂零。
园翁溪友总比邻。酒盈尊。肯相亲。
落日蹇驴,扶醉两眉颦。
磊落平生忠义胆,诗与酒,醉还醒。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灵。
狂胡犯天纪,跃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