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沈君琴》
《题沈君琴》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ěnjūnqín
sòng / shì

ruòyánqínshàngyǒuqínshēngfàngzàixiázhōngmíng

ruòyánshēngzàizhǐtóushàngjūnzhǐshàngtīng

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翻译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
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题沈君琴》。诗中借琴声与指头上的声音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巧妙的设问,表达了对朋友沈君琴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自己对于艺术创作和传承的深刻理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这两句诗意在探讨声音与器物之间的关系。琴虽静默无声,但只要有人拨动弦线,它便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既是对沈君琴艺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家内在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赞颂。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声音与艺术家的关系。诗人认为真正的音乐美妙来自于演奏者的指尖,只有亲自聆听沈君弹琴,才能体会到那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苏轼特有的幽默和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朋友之间交流和欣赏艺术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游黄华

我生爱林泉,俗事常鞅掌。

十年苦烦剧,一念愈倾仰。

峰峦看画图,云烟入想像。

久成心上癖,欲忍不可强。

荷有敬斋公,恒以善相长。

携我游黄华,一洗尘虑爽。

行行叹奇绝,举目皆胜赏。

镜台耸百崄,瀑布落千丈。

石苔积重痕,溪风动幽响。

使我躁竞息,使我心志广。

恍如梦中身,翱翔千古上。

回首声利场,谁能脱尘网。

我老得仁心,动作皆可像。

还家拟邻居,求田冀接壤。

便许朴钝质,于此静中养。

(0)

题杨之美尚书寄王运使守太原书后

忆昔风尘暗两京,北门此日赖真卿。

乾坤翻覆见忠节,臣子危亡置死生。

一柱数年支大厦,孤军千里重长城。

尺书便是中丞传,读者犹能感义声。

(0)

吴山夜雪图

江南无寒岁,一雪今几时。

吴山岂无春,画此寒岩姿。

壮哉万里流,不废东南驰。

胸中谩长风,俯仰今古非。

谁能唱小海,为和大江词。

(0)

感兴

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道路常教车历鹿,功名唯有鬓飘萧。

勤如韩子初无补,晚似冯公岂见招。

五十三年等閒里,一窗风叶雨潇潇。

(0)

初夏野兴三首·其三

扇堕巾攲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

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

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

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0)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八寄全椒道士

新移白阁峰,远访中条客。

结茅授经台,共坐云间石。

松龛读易朝,月窗谈道夕。

从此到终身,区中了无迹。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