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鸿不受慕,宛在水云间。
孤性尝怜鹤,清光独占山。
道由涧曲尽,门为燕泥关。
晤梦此中足,青松未改颜。
冥鸿不受慕,宛在水云间。
孤性尝怜鹤,清光独占山。
道由涧曲尽,门为燕泥关。
晤梦此中足,青松未改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山水田园画卷。首句“冥鸿不受慕,宛在水云间”以冥鸿自比,冥鸿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它不受尘世的诱惑与束缚,自在地翱翔于水天之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孤性尝怜鹤,清光独占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而高洁的形象,将诗人对鹤的怜爱与对山的独占,比喻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独享,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道由涧曲尽,门为燕泥关”则描绘了沈氏山庄的幽静与自然之美。山路蜿蜒曲折,通往深山之中,门前则是燕子筑巢留下的痕迹,既展现了山庄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这里远离尘嚣、充满生机的氛围。最后,“晤梦此中足,青松未改颜”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无论是与自然的对话还是内心的宁静,都让他感到满足。青松依旧挺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这里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传递出一种永恒与不变的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高洁、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不变的信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道人移菊到山家,细袅薰风带露华。
便有渊明篱下趣,谁人着眼看荷花。
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
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
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浊。
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
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
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
更期来此宿,绝顶听寒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