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扶摇正翮抟,飞龙利见岂为干。
志贤圣志应须立,言孔孟言大是难。
见说经纶推国士,从来桃李属春官。
但令姓氏朱衣点,那惜三条泪烛残。
万里扶摇正翮抟,飞龙利见岂为干。
志贤圣志应须立,言孔孟言大是难。
见说经纶推国士,从来桃李属春官。
但令姓氏朱衣点,那惜三条泪烛残。
这首诗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敬仰与期待,以及对实现理想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人以“万里扶摇正翮抟”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志向远大的人才如同展翅高飞的巨龙,追求着崇高的目标。接着,“飞龙利见岂为干”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杰出人才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志贤圣志应须立”,诗人认为,真正的贤者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言孔孟言大是难”,则反映了实现这一志向的困难,因为孔子和孟子的教诲深奥且要求极高,非一般人所能轻易达到。
“见说经纶推国士”,诗人提到,那些能够运用治国理政的才能的人,被尊为国家的栋梁。“从来桃李属春官”,这里以桃李比喻人才,春官则是古代主管教育的官员,暗示着国家重视培养人才。
最后,“但令姓氏朱衣点,那惜三条泪烛残”,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即使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许多挫折与泪水,但只要能留下姓名,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苍崖百丈悬江滨,江潭下跃吞舟鳞。
戏将双影倒挂崖石上,妙绝始信阳侯神。
短屏谁为琢山骨,与君一障西风尘。
世间百怪那可解,清诗宛转聊穷因。
问谁幻出水底石,掉尾鼓鬣波粼粼。
固应凤咮与龙尾,明窗净几长相亲。
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
为贫聊试漆园吏,手板拄颊心看云。
要收江湖入几席,钓竿拂水垂风纶。
谁当为我语石鱼,莫爱浪翻月白千顷江镕银。
但愿玉堂常伴直,对此风流千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