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内当》
《内当》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芝泥初熟诏书成,红药翻阶昼景清。

屋瓦生烟宫漏永,时闻幽鸟自呼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èidāng
sòng / yáng亿

zhīchūshúzhàoshūchénghóngyàofānjiēshūjǐngqīng

wěishēngyāngōnglòushuǐshíwényōuniǎomíng

注释
芝泥:指古代皇宫中用来书写诏书的特殊纸张,由一种名为‘芝’的植物制成。
诏书:皇帝发布的正式文书。
红药:红色的芍药花。
翻阶:在台阶上翻飞。
昼景:白天的景色。
清:清澈,明亮。
屋瓦:房屋的屋顶瓦片。
生烟:冒出炊烟,这里可能暗示宫中有人活动。
宫漏:古代宫廷中计时的滴水器,用于报时。
永:长久,不断。
幽鸟:深林或宫苑中的小鸟。
呼名:鸣叫出自己的名字。
翻译
诏书刚刚完成,新鲜的芝泥刚刚晒干
红花在台阶上随风摇曳,白天的景色格外清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芝泥初熟诏书成"一句,以芝草初次滋润、泥土湿润作为背景,暗示春天的到来,以及生长的气息。同时,“诏书成”则是说诗人在这和谐环境中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红药翻阶昼景清"进一步描绘了春日明媚的景色。“红药”指的是石竹花,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花朵盛开的情态,透过“翻阶”的动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发的赞美。昼景清则是说白天的光线明净,环境清新。

"屋瓦生烟宫漏永"一句,则转向了室内的氛围。“屋瓦生烟”表现出室外春日暖和的气候,使得房顶上升腾起了细微的水汽。"宫漏永"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描写,通过滴答作响的水声,传达了一种悠长且永恒的感觉。

最后,“时闻幽鸟自呼名”一句,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偶尔听到远处鸟儿的鸣叫。"幽鸟"指的是隐藏在深林中的鸟儿,而“自呼名”则是说这些鸟儿似乎在互相呼唤,增添了一种生动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情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喜悦,是一首抒情小品,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题百牛图

华山归牧后,南亩释耕时。

大地郊原衍,方春水草宜。

功成无稛载,力剩向驱驰。

饮涧遥呼犊,维群乱度陂。

烟蓑横背卧,风笛隔林吹。

孳息欣咸若,甄陶旷莫涯。

融融和气洽,蔼蔼物情怡。

汉喘休劳问,商歌谩自悲。

戴嵩能貌古,班特浪传疑。

展卷怀周泽,涵濡宛在兹。

(0)

雨夜感怀二首·其二

揽衣起中夜,感叹成啸歌。

百年事形骸,所得良不多。

生理既茫昧,动静虞网罗。

归哉南山陲,石田荫松柯。

(0)

送淮安刺史乃弟归

十里长亭听马嘶,送君把酒过河堤。

离心远逐东淮水,为报平安到陇西。

(0)

咏董原汉凿白云楼东西二牖和高李二君二首·其一

登高忽似出笼樊,坐看千山绕禁垣。

溟海东来通太液,昆崙西控引中原。

且从啸月留官阁,耐可披云叫帝阍。

词客有怀能作赋,不同王粲忆乡园。

(0)

再赠张云谷

昔闻金陵地,乃是帝王州。

冠盖六朝贤,名与青云浮。

往事千年不可道,别苑离离长秋草。

酒中慨此复沾襟,落日翩翻送飞鸟。

今时再见金陵豪,白叠小侧薜荔袍。

凌风起舞邺城月,长呼兴比南山高。

四溟情同五岳云,莘野调流三峡涛。

云谷此时发意新,开卷调笑如有神。

万里烟霞起胸臆,惊翻白鹄翔麒麟。

饮我催诗酒,倒却头上巾。

君身孰与俦,似是洪厓邻。

早晚笑携卢敖去,坐看沧海成埃尘。

(0)

秋日寄上晁春陵内翰五首·其二

白门凉气发,蟠蟀鸣庭闱。

念此感物化,中心怆已摧。

掩泪归幽房,含情当诉谁。

微风扇罗幄,明月耀云崖。

良辰亮在兹,容华难久持。

佳人隔城闉,永叹徒尔为。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