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昔富盛,苦遭墨吏虐。
开门揖义兵,如何反驱掠!
银铛遍郊原,旌帜塞城郭。
谁怜富家儿,出门行带索。
富人何罪辜,累累马前缚!
大麦死沟塍,抱饥不得获。
贾贩乘朱幡,倡优充铃阁。
王侯递称尊,笙歌相间作。
戎马百田间,居者自云乐。
如彼鱼游鼎,如彼鳦巢幕。
欲谏反见嗤,哀哉泪潸落。
沙县昔富盛,苦遭墨吏虐。
开门揖义兵,如何反驱掠!
银铛遍郊原,旌帜塞城郭。
谁怜富家儿,出门行带索。
富人何罪辜,累累马前缚!
大麦死沟塍,抱饥不得获。
贾贩乘朱幡,倡优充铃阁。
王侯递称尊,笙歌相间作。
戎马百田间,居者自云乐。
如彼鱼游鼎,如彼鳦巢幕。
欲谏反见嗤,哀哉泪潸落。
这首《哀哉行》是清代诗人钱澄之的作品,通过描绘沙县昔时的富庶与后来因墨吏的苛政而遭受的苦难,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富不均、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民众生活的艰辛。
“沙县昔富盛,苦遭墨吏虐。”开篇即点明沙县往日的繁荣与今日的苦难,墨吏的暴政是导致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开门揖义兵,如何反驱掠!”义兵本应是为百姓除害的正义力量,却反过来对百姓进行掠夺,这种讽刺性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
“银铛遍郊原,旌帜塞城郭。”银铛象征着财富,遍地可见,但这些财富并未惠及普通百姓,反而成为统治者挥霍的工具。旌旗满城,既代表了权力的集中,也暗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谁怜富家儿,出门行带索。”富家子弟被迫外出,只能以绳索作为装饰,这不仅是对富家子弟命运的讽刺,也是对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揭露。“富人何罪辜,累累马前缚!”富人无辜却被捆绑在马前,形象地展示了统治者的残酷与不公。
“大麦死沟塍,抱饥不得获。”大麦枯死在田间,人们饥饿难耐,无法获得食物,生动描绘了灾荒之年的惨状。“贾贩乘朱幡,倡优充铃阁。”商人和艺人被统治者利用,成为权力的附庸,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王侯递称尊,笙歌相间作。”王侯贵族轮流享受尊贵的地位,音乐与歌舞不断,与下层人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戎马百田间,居者自云乐。”战马在田野间奔跑,但人们却自言快乐,这是对表面和平与实际苦难之间的矛盾的揭示。
“如彼鱼游鼎,如彼鳦巢幕。”鱼在鼎中挣扎,鳦在幕下筑巢,都是生命在压迫下的无奈表现。“欲谏反见嗤,哀哉泪潸落。”想要劝谏却被嘲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沙县昔盛今衰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和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