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
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
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景象。诗人通过昔日栖遁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之子烟霞邻"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隐士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仿佛山林之中也有知音者相伴。"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则展示了隐士与自然物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一句,不仅描绘出隐士寻觅草药的场景,也表达了一种超越季节变化、与自然规律同步的人生态度。"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可能是在表达隐士虽然被误认为是道门弟子,但实际上他更像是被征召去做皇家的车夫,这里有对现实社会身份认同的反思。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一句,则透露出隐士对于生命短暂和死亡的忧虑,以及希望在逝去之前能够达到某种精神层面的超脱。"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表达了对世间纷争、人生苦短的悲哀,以及内心的沉重思虑。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则是隐士对于自己才能的反思和自我定位,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如果用于世俗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烦恼。最后两句"泣对双泉水,還山无主人"表达了隐士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悲从中来,以及最终决定归隐山林,因为他意识到这片山林不再有主人的束缚,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士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