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自缠绕,此身无适缘。
万愁生旅夜,百病凑衰年。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痒头梳有虱,风耳炙闻蝉。
摇白方多错,回金法不全。
家贫何所恋,时在老僧边。
终日自缠绕,此身无适缘。
万愁生旅夜,百病凑衰年。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痒头梳有虱,风耳炙闻蝉。
摇白方多错,回金法不全。
家贫何所恋,时在老僧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终日自缠绕, 此身无适缘"表明诗人深感自身命运多舛,无所依傍。接着"万愁生旅夜,百病凑衰年"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充满忧虑,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种种疾病。
在生活的困顿中,诗人连最基本的睡眠也不能得到满足:"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这里通过对早晨寒冷和夜晚难以入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贫穷生活。
"痒头梳有虱,风耳炙闻蝉"则细腻地刻画了一种极端落魄的情形:头发里可能藏有虱子,而在风中听到的也许是虫鸣声,这些都是贫困生活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物品状况的描写,如"摇白方多错,回金法不全",进一步强调了自身的窘迫和物质上的缺乏。最后两句"家贫何所恋,时在老僧边"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放弃,诗人身处穷困之境,无依无靠,只能寄托于一个老僧那里。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王建以其深切的同情和敏锐的观察,将这些边缘人物的悲凉命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悲哀。
高阁闻午钟,石门倏已启。
抠衣蹑层磴,遥与仙人礼。
俯沼濯幽泉,开轩酌琼醴。
轻风自东来,管弦发朱邸。
未觉所历高,城郭忽在底。
群公济时硕,衔命来丹陛。
嘉会匪前期,东西各旌棨。
奇踪辨羊石,妙墨逢苏米。
不谓荒烟馀,名流今济济。
文章系气运,颓波藉中砥。
酒阑问新题,赋诗效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