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步月》
《步月》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古风

掩卷下中庭,月色浩如水。

秋气凉满襟,松阴密铺地。

百虫催夜去,一雁领寒起。

静念忘世纷,谁同此佳味。

(0)
注释
掩卷:放下书卷。
中庭:庭院中央。
月色:月光。
浩如水:像水一样广阔。
秋气:秋天的气息。
凉满襟:凉意充满衣襟。
松阴:松树的阴影。
密铺地:密集地铺在地面。
百虫:各种昆虫。
催夜去:催促夜晚结束。
一雁:一只孤雁。
领寒起:引领着寒冷的气氛升起。
静念:静静思考。
忘世纷:忘记世间的纷扰。
佳味:美好的感受。
翻译
放下书卷走出庭院,月光如水般明亮。
秋意深深,凉意浸透衣襟,松树的阴影密集地铺在地上。
各种小虫被夜晚催促离去,一只孤雁引领着寒冷的气氛起飞。
静静地思考,忘却世间的纷扰,谁能共享这份宁静的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画,诗人在月光下感受着秋意浓重的凉爽气息。"掩卷下中庭,月色浩如水"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月光如同流动的水般充满了中庭,营造出一种清澈明净的感觉。

接下来,"秋气凉满襟,松阴密铺地",进一步描绘了深秋之夜的宁静与肃穆。诗人身着单衣,却感到一丝不寒而栗的凉意,这种感觉似乎是从心而发,而非仅凭肉体感受。此时的松影在地上延伸开来,犹如天然的地毯,将夜色浓缩为一种深沉的绿。

"百虫催夜去,一雁领寒起"则写出了夜晚生物活动的情景。各种昆虫在夜幕降临时纷纷离去,而远处传来了孤雁的叫声,似乎也在宣告着夜的到来与寒冷的开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动静之美,更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寂寞。

最后,"静念忘世纷,谁同此佳味"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时刻的心境。在这样的夜晚,世界上的喧嚣与纷争似乎都已远去,诗人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好。这里的“谁同”更是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即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与世俗隔绝,与自然合一,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妙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秋意、昆虫鸣叫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思。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三衢道士郑自得即天庆寮舍种梅疏池小亭扁日

高人久已悟空花,养就丹田月月华。
方丈有谁来晤语,横枝相对虑无邪。
云开衡岳重回首,雪满柯山迟到家。
乞得归间来叩户,摘将青子荐流霞。

(0)

遂宁喻生画鹿甚精介同官梁知丞谒余因令作八

生不逮治古,郊薮观凤麟。
颇爱麋鹿性,似是我辈人。
食苹咏周雅,祝纲衣汤仁幸不主八卦,非关十二辰。
无魂休我欺,掇皮详皆真。
佳哉喻生笔,能与元吉伦。
雅要簿书堆,坐有涧壑春。
适意自起卧,匿树如徼巡。
便思投手板,长啸岸白纶。
藉尔为我驾,仙会陪未陈。
人生几舜华,洞天自灵椿。
谨护此画本,勿遣侵俗尘。

(0)

邑令招讲上元故事与簿尉同赋二首

人情悦豫乐音谐和,新觉华谯气象佳。
璧月辉辉三夕永,榆星历历九霄排。
笙歌围坐花如海,肴核堆山酒若淮。
富贵方来付公等,五云深处岂无阶。

(0)

元正和洪司令纪事二首

寸心炯炯水朝东,云绕通明一杂红,螭籀荐祥天眷顾,鸡竿衔赦日冲融。
遥知万国趋尧彩,可使前旒隔舜瞳。
京阙陵轩须污扫,圣心原不慕边功。

(0)

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0)

满江红·碧海迢遥

碧海迢遥,曾窥见、赤城楼堞。
因傲睨尘寰,犹带凭虚仙骨。
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
记向来、小试听胪传,居前列。
世间事,都未说。
亲为大,官毫未。
况诸郎钟庆,夙龄英发。
银菟颁符方易地,金鸾寓直行趋阙。
更相期、尽节早归来,传丹诀。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