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换亭皋树,萧萧瘦摩烟景。
枫岸拖红,桐阶堕碧,响接寒砧催暝。霜痕略剩。
笑客鬓赢来,半江秋影。
晼晚年华,为谁著意做疏冷。
短檐积阴悄减,远山摇落处,堆遍樵径。
色带残阳,声和细雨,凄断黄昏频听。愁深月静。
又奚索平林,露鸦啼醒。送尽离情,一沟流水净。
西风吹换亭皋树,萧萧瘦摩烟景。
枫岸拖红,桐阶堕碧,响接寒砧催暝。霜痕略剩。
笑客鬓赢来,半江秋影。
晼晚年华,为谁著意做疏冷。
短檐积阴悄减,远山摇落处,堆遍樵径。
色带残阳,声和细雨,凄断黄昏频听。愁深月静。
又奚索平林,露鸦啼醒。送尽离情,一沟流水净。
这首《台城路·秋叶和桐花阁韵》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沈泽棠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落叶与桐花交织的凄美画面。
开篇“西风吹换亭皋树”,以西风起笔,点明季节转换,亭皋上的树木在秋风中变换颜色,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萧萧瘦摩烟景”一句,通过“萧萧”形容秋风的凄厉,与“瘦摩”描绘树木在秋风中的枯瘦形态,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枫叶与桐叶在秋风中飘落,“枫岸拖红,桐阶堕碧”,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间,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斑斓景象。而“响接寒砧催暝”则借捣衣声的回响,暗示时间的流逝,夜幕即将降临。
“霜痕略剩”一句,描绘了霜降后的痕迹,虽已不多,却依然存在,象征着岁月的痕迹。接下来“笑客鬓赢来,半江秋影”,以“笑”字赋予霜痕以生命力,同时将霜痕与客人的白发相对比,寓意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最后“晼晚年华,为谁著意做疏冷”,表达了对晚年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使再美的景色,也难以留住时光的流逝。
“短檐积阴悄减,远山摇落处,堆遍樵径”描绘了阴云逐渐消散,阳光洒在短檐之上,远处的山峦在秋风中摇曳,落叶铺满了小径,一片寂静。这一段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寂寥与凄清。
“色带残阳,声和细雨,凄断黄昏频听”则是对黄昏时刻的描绘,夕阳余晖与细雨交织,构成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不禁心生哀愁。而“愁深月静。又奚索平林,露鸦啼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下的寂静平林,被露鸦的啼叫声打破,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哀伤。
最后“送尽离情,一沟流水净”以流水净喻离情尽,仿佛所有的离别情绪都被这清澈的水流带走,留下一片宁静与空灵。
整首词通过对秋叶、桐花、霜痕、晚霞、细雨、露鸦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长空糊云夜风起,不分成群跳狂鬼。
倒提三尺黄河冰,血洒莲花舞秋水。
飞萤负火明月羞,栎窠影黑啼鸺鹠。
绿袍乌帽逞行事,磔脑刳肠天亦愁。
中有巨妖诛未得,盍驾飙轮驱霹雳。
如何袖手便忘机,回首东方又生白。
丝绳玉瓶引深井,冰厚银床夜初冷。
素手深笼倚辘轳,月明独照娉婷影。
井上高高两桐树,乌啼只在人愁处。
金凤衔珠压鬓云,仿佛随风欲飞去。
井水虽深有限期,人心有愁无尽时。
桐阴散乱月将落,滴尽铜龙谁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