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井坐三更,无数幽辉印水精。
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却把深闺绣幔萦。
惆怅记前生,鸳瓦曾经弄月明。
閒话江都隋炀帝,含情。扇亸轻罗扑不成。
露井坐三更,无数幽辉印水精。
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却把深闺绣幔萦。
惆怅记前生,鸳瓦曾经弄月明。
閒话江都隋炀帝,含情。扇亸轻罗扑不成。
这首《南乡子·萤》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萤火虫为题材,描绘了其在夜间的奇妙旅程与情感寄托。
“露井坐三更”,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坐于井边,周围只有露珠与萤火虫的微光相伴。“无数幽辉印水精”,无数萤火虫的光芒映照在水面,如同镶嵌在水中的宝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萤火虫突然间飞向深处的竹林,仿佛它们拥有轻盈的身躯,能够自由穿梭于自然之中。“却把深闺绣幔萦”,然而,它们并未远离,而是绕着深闺中的绣幔轻轻盘旋,似乎在与人间的情感产生共鸣。
“惆怅记前生,鸳瓦曾经弄月明”,词人回忆起前生,或许曾与爱人共赏月色,如今却只能借萤火虫之光,寄托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閒话江都隋炀帝,含情”,闲聊起历史上的江都和隋炀帝,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扇亸轻罗扑不成”,最后,词人想象自己手中的扇子轻轻摇动,却无法捕捉到这些轻盈的萤火虫,象征着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词人借此抒发的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