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母知书甚,埋香已六年。
黄泉今教汝,紫玉未还天。
归妹真无实,童乌不与玄。
道香诗卷在,谁与守遗篇。
汝母知书甚,埋香已六年。
黄泉今教汝,紫玉未还天。
归妹真无实,童乌不与玄。
道香诗卷在,谁与守遗篇。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五)》,通过哀悼亡儿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去孩子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首句“汝母知书甚”,点出亡儿的母亲是一位识文断字的人,暗示了亡儿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接着,“埋香已六年”一句,以“埋香”这一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了亡儿去世已有六年的事实,表达了时间之长和逝者之久远。
“黄泉今教汝,紫玉未还天”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比喻,将亡儿的灵魂比作黄泉中的教化者,而“紫玉未还天”则暗示亡儿尚未得到超脱,仍在人间或冥界徘徊,表达了诗人对亡儿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归妹真无实,童乌不与玄”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亡儿的思念。其中“归妹”出自《易经》,意指女子出嫁,这里可能暗含了对亡儿未来的期盼;“童乌不与玄”则可能借用了古代关于童子乌鸦的传说,表达了对亡儿未能实现其潜能的遗憾。
最后,“道香诗卷在,谁与守遗篇”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亡儿作品的珍视和对传承其精神的渴望。诗人希望亡儿留下的文学作品能够被后人铭记,但又担心无人能继续守护和发扬这些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和对亡儿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一系列象征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亡儿的哀思和对其作品的珍视,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山光欲雨江欲晴,云黑复白波微明。
此时击楫涉江去,薄暝始向前山行。
林梢一抹斜阳色,高下山溪一千尺。
云中道士来远迎,语不分明指碑石。
累累林果红一山,倾耳祇觉禽声蛮。
道旁䃰石削如铁,山溜滴沥苔花斑。
沿冈久立怯北风,送客出户闻敲钟。
昏江棱棱水声起,却喜一星明舵尾。
老榕千寻到天绿,绿阴下覆诗人屋。
诗人叠石作飞涛,乌石山南种花竹。
当时煮茗吟兴长,诗成纸尾题瓯香。
竹垞来闽访两汪,为书八分悬石廊。
一生爱好新城王,赠言手探古锦囊,八闽坛坫推擅场。
里传万岁比叔重,门有月旦继子将。
玄孙诵芬来日下,重乞图画摹青苍。
蕉红荔紫佛手黄,榴花洞闭蓉山荒。
书留万卷树十抱,斯园直接松风堂。
百余年来诗境变,检讨尚书难再见。
锦秋湖上攀柳条,倾脂河畔流花片。
古迹谁寻庾信居,时人争购元章砚。
归耕图与载书图,尘中流落临摹遍。
岂若涛园处海滨,一家堂构有传人。
果多橄榄回余味,坞有蟠桃占好春。
园亭亦寄沧桑慨,平原片石今何在。
江南红豆花满枝,蘼芜脉脉长相思。
《涛园歌》【清·王苏】老榕千寻到天绿,绿阴下覆诗人屋。诗人叠石作飞涛,乌石山南种花竹。当时煮茗吟兴长,诗成纸尾题瓯香。竹垞来闽访两汪,为书八分悬石廊。一生爱好新城王,赠言手探古锦囊,八闽坛坫推擅场。里传万岁比叔重,门有月旦继子将。玄孙诵芬来日下,重乞图画摹青苍。蕉红荔紫佛手黄,榴花洞闭蓉山荒。书留万卷树十抱,斯园直接松风堂。百余年来诗境变,检讨尚书难再见。锦秋湖上攀柳条,倾脂河畔流花片。古迹谁寻庾信居,时人争购元章砚。归耕图与载书图,尘中流落临摹遍。岂若涛园处海滨,一家堂构有传人。果多橄榄回余味,坞有蟠桃占好春。园亭亦寄沧桑慨,平原片石今何在。江南红豆花满枝,蘼芜脉脉长相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zKgcq.html
昨日穿云林,今朝过雪山。
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
火龙不到处,夏日亦生寒。
冻泉依石泻,清冰作镜看。
松杉畏生岭,避风藏山湾。
遂令重叠嶂,头秃空巑岏。
饥马恨草短,仆夫苦衣单。
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